宗谷组是位于中国西藏芒康、察雅、类乌齐一带的上白垩世地层,1986年由赵喜进等命名。该地层以褐红、棕红色砾岩、砂岩为主,间夹杂色泥岩。
鄂托克鸟属是一种原始的中型鸟类,可能属于反鸟亚纲,生存于白垩纪前期的东亚。模式种是成吉思汗鄂托克鸟,已知的唯一化石是正模标本,为不甚完整的个体,大致包含胸带、肱骨、前肢及两枚不完整的羽毛
,由中国古生物学家赵喜进等人于1990年发现于中国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南部的查布苏木,出土自早白垩纪的伊金霍洛组中上部地层,年代约介于豪特里维阶至阿普第阶之间。
营山龙是种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四足恐龙,约1亿5000万年前。营山龙是种生存于中国的剑龙类。模式种是济川营山龙,是在1984年由赵喜进所提及,但因为没有经过正式研究的叙述、命名,目前为非正式名称。在2006年,一个研究指出营山龙的化石已经遗失。
三工河龙意为“三工河蜥蜴”,是甲龙下目的一个无资格名称。三工河龙的化石被发现于中国新疆,地质年代可能是侏罗纪或白垩纪晚期。三工河龙是在1983年由赵喜进命名。乔治·奥利舍夫斯基提出三工河龙可能就是天池龙。
格西龙是虚骨龙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侏罗纪中期的中国。模式种是达布卡格西龙,是由赵喜进在1983年提出的。格西龙被分类在虚骨龙类,被认为是一小型的兽脚亚目。由于这个时期的兽脚亚目资料不多,所以它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兴趣,但是它始终未被正式描述、命名,目前是个无资格名称。
鄂托克鸟属是一种原始的中型鸟类,可能属于反鸟亚纲,生存于白垩纪前期的东亚。模式种是成吉思汗鄂托克鸟,已知的唯一化石是正模标本,为不甚完整的个体,大致包含胸带、肱骨、前肢及两枚不完整的羽毛
,由中国古生物学家赵喜进等人于1990年发现于中国内蒙古鄂托克旗西南部的查布苏木,出土自早白垩纪的伊金霍洛组中上部地层,年代约介于豪特里维阶至阿普第阶之间。
昌都龙是剑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侏罗纪的中国,是个非正式名称。模式种是装甲盾齿昌都龙 ,由赵喜进在1986年首次使用,但没有正式的研究、叙述,因此是个无资格名称。有消息指出,昌都龙的化石已经遗失。
澜沧江龙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侏罗纪的西藏。模式种是扎曲澜沧江龙,是由赵喜进在1985年提出,其属名是取自中国的澜沧江,但没有经过正式研究、叙述,目前的状态是无资格名称。澜沧江龙可能与欧洲及非洲的鲸龙相似。澜沧江龙的化石是在西藏达布卡组发现。由于长时间没有被描述,这些骨骸有可能已命名为其他动物。
营山龙是种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四足恐龙,约1亿5000万年前。营山龙是种生存于中国的剑龙类。模式种是济川营山龙,是在1984年由赵喜进所提及,但因为没有经过正式研究的叙述、命名,目前为非正式名称。在2006年,一个研究指出营山龙的化石已经遗失。
芒康龙属是种剑龙亚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启莫里阶的西藏,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5000万年前。模式种是拉乌拉芒康龙,是在1983年由赵喜进叙述、命名,化石只有一个部分骨骸。由于化石的状态破碎,芒康龙的有效性遭到质疑,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芒康龙是个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