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塽 编辑
郑克塽,因其祖父被赐姓朱,又名朱克塽,幼名秦,人称“秦舍人”,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为明郑王朝末代君主。
2
相关
阿珂,正名陈珂,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人物的绝世美女,个性单纯直率。“白玉镶珠不足比其容色、玫瑰初露不能方其清丽”,美到韦小宝对她一见钟情,但她一直倾心于家世良好的郑克塽。阿珂是独臂神尼九难的弟子,韦小宝为了亲近阿珂,也拜九难为师,最后嫁与韦小宝。
台湾外记》,或作《台湾外纪》、《台湾外志》,作者为中国清代江日升,为南明将领之子,以介于史书和章回小说之间的体裁,描述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塽家族发展的事迹。由于东宁王朝宗室列表的史料稀少,本书虽有小说性质,但内容系江日升之父口传,填补了许多史料未载的空白,故成为学术上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并非严谨的正史,江仁杰《解构郑成功:英雄、神话与形象的历史》一书便认为该书“与其说是一手的严格历史著作,还不如说是郑成功‘神化’的早期记录”。
黄良骥,台湾明郑时期的军事将领。1664年,随郑经来台,起初担任土武镇,后升任建威中镇。1674年,从王郑经西征闽南漳州、泉州、兴化县等地。1679年,战败返回东宁,并曾与郑经宴乐围射于武定里。1680年,前往鸡笼山守城。1683年,清水师提督施琅率领大军进犯澎湖,并于澎湖海战中击败了刘国轩,刘国轩败逃东宁。郑克塽闻讯后,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应对之策。黄良骥进谏攻取吕宋再战,得到了中书舍人郑得潇、提督中镇洪邦柱等人的赞同,国舅冯锡范亦启奏克塽接纳此计。然而,却在刘国轩的强力阻止下作罢,降清,黄良骥亦西渡大清国。
郑成功家族,又称台湾郑氏,简称郑氏,为一个对东亚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家族。郑氏源自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是闽南人。郑氏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发迹于日本平户的大海商郑芝龙,他所建立的庞大家业是日后明郑军阀的滥觞。其子郑成功继承他的海上事业,用以号召反清复明、反清复明,并借着郑成功攻台之役在台湾开辟了新的领土。三世郑经与四世郑克塽持续在台湾经营,直到澎湖海战后降清,郑氏家族才在历史舞台上没落。
澎湖海战,又称施琅攻台,清朝消灭明郑之关键战役,列澎湖四大战役之一。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澎湖海域与明郑水军对战,清军先败而后胜,东宁统帅刘国轩集溃勇从澎湖澎湖跨海大桥逃窜。刘国轩战败消息一出,明郑内部无心抵抗清军,未久延平郡王郑克塽率众薙发降清,南明郑氏政权自此覆亡,结束在台湾22年统治。
台湾明郑时期是指1661年至1683年间,由奉南明正朔的延平王郑成功于南台湾所建立之明郑政权统治时期。明郑时期前后历经:郑成功、郑经及郑克塽三世统治21年。
冯锡圭,福建晋江人,台湾明郑时期的政治人物。工部尚书冯澄世三子、忠诚伯冯锡范之弟。1674年,冯锡圭从王郑经跨海西征满清,督理漳州盐务、征收杂粮。1679年,随郑经败返东宁承天府。陈永华逝世后,其侄陈绳武随之失势,冯锡圭继任兵部尚书之职。1683年,曾两度奉郑克塽降表前往澎湖向清朝水师提督施琅纳款。降清后,编入汉军正白旗管束。
刘国轩,字观光,福建汀州长汀人,另一说为武平县人,为郑氏王朝重要的军事领袖,活跃于对抗清朝的战争。刘国轩善于利用间谍,掌握敌军的详细动向,因此经常战胜,才有“刘怪子”这绰号的产生。在澎湖海战担任统帅,却被施琅击败。战后不但反对出兵攻占吕宋延续东宁国祚,甚至力主举国投降于满清,幼主郑克塽最终从之,郑氏王朝从此灭亡。后来,台湾日治时期的连横撰写《台湾通史》时,将其立于《列传一》中。
施公祠,旧称施将军庙。康熙廿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攻克台湾明郑时期政权,郑克塽投降,台湾初次归收编入清朝版图,乃设台湾道,归属福建省。同年中秋,清康熙封施琅为“靖海将军候”,封靖海侯,由此推估施将军庙建祠的期间为施琅封侯至逝世间所建。
施公祠,旧称施将军庙。康熙廿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攻克台湾明郑时期政权,郑克塽投降,台湾初次归收编入清朝版图,乃设台湾道,归属福建省。同年中秋,清康熙封施琅为“靖海将军候”,封靖海侯,由此推估施将军庙建祠的期间为施琅封侯至逝世间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