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 编辑
郑芝龙,字飞黄,小名一官,圣名尼古拉斯·加斯巴德,人称尼古拉斯·一官,福建省南安县人,明郑势力创始人之一,在17世纪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与明朝封闭海疆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西洋势力之间,并且在台湾海峡抗击及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的第一人。
3
相关
安平桥又名五里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畔,又称“西桥”,是横跨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面上的一座中式古代长桥,桥上刻着“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对联,为中国古代第一长桥。据记载,此桥共长八百一十一丈,阔十六尺。明朝末名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故乡即在此桥附近,现存的安平桥,实际共长2070米,桥宽3至3.8米,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东石镇与金门岛隔海相望,临近安海镇。自古海运,捕鱼,纺织等产业发达,有着‘海滨邹鲁、仁和之乡’的美誉。明末郑芝龙在安海,东石也是作为海航据点。后其明将郑成功更是这两镇作为抗清的重要根据地。目前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伞具制品和制伞材料,生产和出口集散地有着“中国伞都”的称号。
施大瑄,福建省晋江县人,为郑芝龙组“十八芝”海上武装商团成员之一,子施琅为1683年澎湖海战清军胜战将军。
十八芝是清江日升《台湾外记》中所描述,郑芝龙在台湾海盗时期的十八位兄弟与结义兄弟。由于名中皆有“芝”字,故称十八芝。
郑成功家族,又称台湾郑氏,简称郑氏,为一个对东亚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家族。郑氏源自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是闽南人。郑氏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发迹于日本平户的大海商郑芝龙,他所建立的庞大家业是日后明郑军阀的滥觞。其子郑成功继承他的海上事业,用以号召反清复明、反清复明,并借着郑成功攻台之役在台湾开辟了新的领土。三世郑经与四世郑克塽持续在台湾经营,直到澎湖海战后降清,郑氏家族才在历史舞台上没落。
崇祯明荷海战发生于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起至九月二十荷兰东印度公司对福建沿海进行的掠劫以及封锁行为,在此段时间中福建沿海皆有零星掠劫及交战行为,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为10月22日明朝与荷兰和海盗联军于金门料罗湾的作战,明朝水师在郑芝龙为前锋下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海盗联军。
台湾外记》,或作《台湾外纪》、《台湾外志》,作者为中国清代江日升,为南明将领之子,以介于史书和章回小说之间的体裁,描述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塽家族发展的事迹。由于东宁王朝宗室列表的史料稀少,本书虽有小说性质,但内容系江日升之父口传,填补了许多史料未载的空白,故成为学术上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并非严谨的正史,江仁杰《解构郑成功:英雄、神话与形象的历史》一书便认为该书“与其说是一手的严格历史著作,还不如说是郑成功‘神化’的早期记录”。
隆武帝朱聿键,小字长寿,南明第二代皇帝。原为“明朝藩王列表”,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𣐕的八世孙,祖父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被俘,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府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并于同年开铸“隆武通宝”,而弘光帝在翌年,才被清廷所杀。
隆武帝朱聿键,小字长寿,南明第二代皇帝。原为“明朝藩王列表”,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𣐕的八世孙,祖父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被俘,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府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并于同年开铸“隆武通宝”,而弘光帝在翌年,才被清廷所杀。
郑成功墓坐落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头镇,墓内安放郑成功、其子郑经,还有其父郑芝龙以及妻子的的灵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