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变 编辑
闽变,又称福建事变,为1933年11月福建省驻军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起事,其后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起事者为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李济深等人,及其带领下原本在福建参与剿灭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由于未得到各方支持,次年一月即被蒋介石以优势兵力击败。战败后,各高层领导人出走,十九路军亦在缴械后被解散收编。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延建省是1933年至1934年闽变时期中华共和国的四个省份之一,其辖境在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西北部,省会延平,下辖16县,分别为南平、沙县、将乐、顺昌县、永安市、尤溪、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邵武、光泽、泰宁县、建宁,其境域大致相当于今日的南平地区和三明部分地区。延建省在成立之初称作闽上省,1933年12月正式定名为延建省。省长萨镇冰、副省长郭冠杰。1934年,随着中华共和国被南京国民政府消灭,延建省被取消建置。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是1933年闽变时由陈铭枢、李济深等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国民政府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省建立的政权,首都福州市,历时53日,后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其为福建人民政府或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为李济深,执政党为生产人民党。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四省二市,试图推行温和土地改革运动,但其经济困难重重。该政权在其存在期间并未得到任何国家承认,政治上势单力薄,后被蒋中正主导的国民政府击溃而结束。从1933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至1934年1月13日主要官员逃离福州市,政权只维持了53天。该事件发生在一·二八事变后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之时,它与中国国民党左派以及十九路军及中国共产党的联系有关。中华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际控制区域接壤。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是1933年闽变时由陈铭枢、李济深等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国民政府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省建立的政权,首都福州市,历时53日,后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其为福建人民政府或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为李济深,执政党为生产人民党。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四省二市,试图推行温和土地改革运动,但其经济困难重重。该政权在其存在期间并未得到任何国家承认,政治上势单力薄,后被蒋中正主导的国民政府击溃而结束。从1933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至1934年1月13日主要官员逃离福州市,政权只维持了53天。该事件发生在一·二八事变后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之时,它与中国国民党左派以及十九路军及中国共产党的联系有关。中华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际控制区域接壤。
闽海省是1933年至1934年闽变时期中华共和国的四个省份之一,其辖境在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北部,省会闽侯,下辖15县,分别是闽侯、长乐区、福清、连江县、罗源、古田、闽清、屏南、永泰、平潭、霞浦县、福鼎、福安、宁德、寿宁,大致相当于今日的福州与宁德地区。闽海省的省长是何公敢,副省长是阮淑清。1934年,随着中华共和国被南京国民政府消灭,闽海省被取消建置。
兴泉省是1933年至1934年闽变时期中华共和国的四个省份之一,其辖境在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南部,省会晋江县,管辖12县,分别为莆田、仙游县、晋江、南安县、安溪县、惠安县、同安县、金门县、永春县、德化县、大田县、思明县,大致相当于今日的莆田、泉州、厦门和金门地区。兴泉省在初成立时称作泉海省,1933年12月正式定名为兴泉省,即莆田市与泉州。兴泉省的省长为戴戟、副省长陈公培。1934年,随着中华共和国被南京国民政府消灭,兴泉省被取消建置。
乌坵乡为中华民国的一个行政区,原属福建省莆田县,1954年起由金门县代管,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仅600多人,是中华民国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乡,也是中华民国面积第二小的乡镇市区,地形为大陆岛,由大坵村和小坵屿组成,行政区划分为二个村。乌坵乡亦是“中华民国政府自民国元年建立以来管辖时间最长的领土”,仅于闽变期间中华共和国政权成立后暂时失去管治,属兴泉省,历时53天,而后从未被日军或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
福建广播电台,曾是中华民国时期福建省省属与国属的广播电台,原为福建省属福州广播电台,于1933年创建于福州,闽变时期曾被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接管为政府广播电台,后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内迁永安市并更名为福建广播电台,1949年中共占领福州后,该广播电台被解放军接管,并改为福建人民广播电台。
黄琪翔,字御行,广东梅州市人,中国军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国民革命军北伐、抗战时名将。1931年起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之领导,曾参加发动闽变。抗战时先后任国民革命军集团军司令、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获授青天白日勋章。战后第三党改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曾担任秘书长、副主席。1949年回北京参加政协 ,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1957年鸣放时公开批评苏联,反右开始即被划为右派,遭受迫害。文革时再受残酷人身攻击。1970年逝世。
乌坵乡为中华民国的一个行政区,原属福建省莆田县,1954年起由金门县代管,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人口仅600多人,是中华民国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乡,也是中华民国面积第二小的乡镇市区,地形为大陆岛,由大坵村和小坵屿组成,行政区划分为二个村。乌坵乡亦是“中华民国政府自民国元年建立以来管辖时间最长的领土”,仅于闽变期间中华共和国政权成立后暂时失去管治,属兴泉省,历时53天,而后从未被日军或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
张柏亭,字相豪,上海浦东人。先后毕业于浦东中学,国立劳动大学,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国后追随孙元良将军,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参谋长,先后参加平定闽变、第一次国共内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二二八事件时任台湾师管区副司令,并一度担任关押二二八事件犯人的劳动营主任。张柏亭曾上书蒋中正,邀请日本军事顾问团来台训练中华民国国军,以期提高官兵素质,反攻大陆。蒋中正授意将领挑选8000人,成立教导师,由张柏亭担任师长,邀请白团训练教导师。后张柏亭担任第三十二师师长、台北卫戊司令部司令。1963年,张柏亭因假借职权图利遭到国防部军法局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