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第期是白垩纪的第五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125–113百万年前。命名自法国市镇阿普特。
10
似尾羽龙属是种兽脚亚目恐龙,属于尾羽龙科。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九佛堂组,年代属于白垩纪早期的阿普第阶,约1亿2000万年前。模式种是义县似尾羽龙,是在2008年由何涛、汪筱林、周中和建立。属名意为“类似尾羽龙”,种名则是以义县为名。
始神龙翼龙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朝阳翼龙科的一属。始神龙翼龙的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的九佛堂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始神龙翼龙的正模标本包含一个部分身体骨骼与下颌,与其他翼龙类的差别在于骨头的比例。掌骨非常延长,而颈椎、后肢并不延长。以神龙翼龙类的标准而言,始神龙翼龙相当小,翼展约1.6米。
甘肃鸟属是原始的今鸟形类,生存于白垩纪前期的阿普第阶,已知的有效物种包含玉门甘肃鸟与甄氏甘肃鸟,其化石分别于中国的甘肃省玉门市与辽宁省凌源市出土。其中玉门甘肃鸟发表于1984年,是中国发现的第一种中生代鸟类化石
近颌龙超科是兽脚亚目偷蛋龙下目的一个超科,生存于白垩纪阿普第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分布于今日的北美洲与亚洲。它们具有宽广、类似鹦鹉的喙状嘴,头顶有骨质头冠。体型差距大,有小型的尾羽龙,也有身长约8米长、体重约1.4公吨的巨盗龙。偷蛋龙超科属于手盗龙类,是现代鸟类的近亲。
帕拉克鳄属是种已灭绝鳄形超目动物,是新鳄类的一属,化石被发现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中北部,属于双子山组地层,地质年代相当于白垩纪早期的晚阿普第阶。目前只有一种,模式种 纽曼氏帕拉克鳄。种系发生学分析显示,帕拉克鳄是棱角鳞鳄科、真鳄类的姊妹分类单元,后两者形成一个小型演化支。
馒头蟹总科 是短尾下目下的一个超科,下分馒头蟹科和黎明蟹科。 其化石记录最早可追溯到阿普第阶。
脊饰龙是一属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尼日。它属于棘龙科的重爪龙亚科,这是一群二足肉食性动物,有着强壮的前肢以及加长、形似鳄鱼的头部。模式种拉伯氏脊饰龙是由菲利浦·塔奎特和戴尔·罗素于1998年根据颌部及一些脊椎骨头而命名。属名意为“有冠饰的蜥蜴”,指其吻部上方的矢状嵴;种名则纪念法国古生物学家亚伯特-菲力斯·拉伯伦。后来有另外两个爪子被归入脊饰龙属。脊饰龙的化石来自埃尔哈兹组,年代为阿尔比阶至阿普第阶,与各种蜥脚类、禽龙类、兽脚类、鳄鱼共享栖地。
恐爪龙属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身长约2.5-4米,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中期至阿尔布阶早期,距今约1亿1500万至1亿800万年前。它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δεινος”及“ονυξ/ονυχος”,因为它的后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镰刀状的趾爪,在行走时第二趾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认为恐爪龙会用其镰刀爪来割伤猎物,但近年就伶盗龙重建模型的测试显示这爪作刺戳之用,而非割划。
始无齿翼龙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神龙翼龙超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义县组,年代为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正模标本是一个不完整颅骨与骨骼。颅骨的长度小于20公分,具有大型头冠,缺乏牙齿。始无齿翼龙的翼展为1.1米。始无齿翼龙与无齿翼龙类似,但研究人员将始无齿翼龙归类于无齿翼龙类的未定位属。一个针对义县组翼龙类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发现始无齿翼龙是神龙翼龙超科的近亲,尤其是古神翼龙、妖精翼龙、与风神翼龙。在2008年,大卫·安文等人将这个原始的神龙翼龙类,归类于朝阳翼龙科。
呼伦杜赫龙属是离龙目下的一个属,它被发现于蒙古和俄罗斯的下白垩纪岩石。该属目前有两个物种被命名,模式种K.orlovi的化石标本在1984年被Sigogneau-Russell和Efimov命名为颅后骨骼碎片针3386/3。这一标本发现于蒙古中部呼伦杜赫的阿普第阶下白垩统Hühteeg-Svita组。该地的湖泊沉积物中还发现了伊克昭龙属和Tchoiria的化石以及K.orlovi的其他颅后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