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形十二面体是一种星形正多面体,由12个五角星面组成,为三种星形十二面体之一。小星形十二面体的凸包为正二十面体,而正二十面体的对偶多面体为正十二面体,因此小星形十二面体的对偶多面体也是一种星形十二面体——大十二面体;此外,其顶点的布局与正二十面体相同,但边的连结方式不同,因此可以视为正二十面体经过刻面后的多面体。小星形十二面体的拓朴结构与大十二面体相同,皆对应到亏格为4的五阶五边形镶嵌正则地区图,因此小星形十二面体和大十二面体皆可以视为抽象多面体{5,5}6在三维空间中的一种具象化形式。这个多面体最早由约翰内斯·开普勒于1619年观察并描述,并于1809年由路易·庞索重新发现;1859年阿瑟·凯莱对这种形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将之命名为小星形十二面体。
凯莱表,以19世纪英国数学家阿瑟·凯莱命名,通过在正方形表格中排列一个群的所有元素的所有可能乘积来描述有限群的结构,这让人想起了加法或乘法表。群的很多性质,比如是否为阿贝尔群,哪个元素是哪个元素的逆元,和群的中心的大小和内容,都可以通过检查它的凯莱表来轻易得出。
凯莱陨石坑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西侧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英国数学家阿瑟·凯莱,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在群论中,凯莱定理,以阿瑟·凯莱命名,声称所有群G 群同构于在G上的对称群的子群。这可以被理解为G在G的元素上的群作用的一个例子。
凯莱陨石坑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西侧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英国数学家阿瑟·凯莱,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在群论中,凯莱定理,以阿瑟·凯莱命名,声称所有群G 群同构于在G上的对称群的子群。这可以被理解为G在G的元素上的群作用的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