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阇黎 编辑
阿阇黎,佛教印度教术语,又译为阇梨、奢梨、阿奢黎、阿阇梨、阿奢梨、阿舍梨、阿祗利、阿遮利、阿遮梨夜、阿遮梨耶、阿查里亚等,意译为轨范师、教授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传授、智德、智贤。意思是“用其智慧与道德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或上师
1
相关
释宽济法师,佛教真言宗法界圆融派创始人,创立香港圆融佛学院,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汉传佛教比丘及东密真言宗传法阿阇黎,为天台宗四十六代法嗣、华严宗四十二代法嗣、慈恩宗四十二代法嗣、高野山真言宗五十三代传法阿阇黎 。法师把已失传于中国汉地的密宗密法,由日本高野山再传承回到汉地,且避免受到日本出家僧人可饮酒吃肉、结婚生子、继承寺产的弊端所影响,并恢复了汉地佛教出家僧众的本有戒律,进而复兴发扬汉地唐密为其使命。
法师提供出家僧侣与在家居士的学员们以‘网络佛学院’的影音教学 ,学习显教与密宗的各种法门,用免费及便利的方式进行教导。
旃德拉·牟罕·翟讷,1960年代前又称拉者尼舍阿阇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自称薄伽梵·师利·拉者尼舍,1989年改名奥修,来自日文的oshō。奥修曾经旅居美国,启蒙奥修运动,该运动着重在灵性与哲学层面,颇受争议。
旃德拉·牟罕·翟讷,1960年代前又称拉者尼舍阿阇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自称薄伽梵·师利·拉者尼舍,1989年改名奥修,来自日文的oshō。奥修曾经旅居美国,启蒙奥修运动,该运动着重在灵性与哲学层面,颇受争议。
旃德拉·牟罕·翟讷,1960年代前又称拉者尼舍阿阇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自称薄伽梵·师利·拉者尼舍,1989年改名奥修,来自日文的oshō。奥修曾经旅居美国,启蒙奥修运动,该运动着重在灵性与哲学层面,颇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