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中微子 编辑
τ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微中子的一类,不带电荷,符号为ντ;与Τ子一起共同组成了第三轻子,因此称作τ中微子。马丁·佩尔与其同事在1974年到1977年间于SLAC 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通过一系列实验检测到τ子后,就有科学家预测了它的存在。DONUT协作于2000年7月宣布发现τ中微子。
1
相关
轻子是一种不参与强相互作用、自旋为1/2的基本粒子。电子是最为人知的一种轻子;大部分化学领域都会涉及到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原子不能没有它,所有化学性质都直接与它有关。轻子又分为两类:“带电轻子”与“中性轻子”。带电轻子包括电子、缈子、τ子,可以与其它粒子组合成复合粒子,例如原子、电子偶素等等。 在所有带电轻子中,电子的质量最轻,也是宇宙中最稳定、最常见的轻子;质量较重的缈子与陶子会很快地衰变成电子,缈子与陶子必须经过高能量碰撞制成,例如使用粒子加速器或在宇宙线探测实验。中性轻子包括电中微子、缈中微子、陶中微子;它们很少与任何粒子相互作用,很难被观测到。
,又称、,是带负电荷、自旋⁄2的基本粒子,标记为τ−,由马丁·佩尔实验团队于1975年发现。陶子、电子、缈子与对应的三种中微子,都归属于轻子;陶子是第三代轻子,电子是第一代,缈子是第二代。对应于陶子的中微子称为陶中微子。陶子的反粒子称为反陶子,带正电荷,其半衰期、质量、自旋都和陶子相同,标记为τ+。
,又称、,是带负电荷、自旋⁄2的基本粒子,标记为τ−,由马丁·佩尔实验团队于1975年发现。陶子、电子、缈子与对应的三种中微子,都归属于轻子;陶子是第三代轻子,电子是第一代,缈子是第二代。对应于陶子的中微子称为陶中微子。陶子的反粒子称为反陶子,带正电荷,其半衰期、质量、自旋都和陶子相同,标记为τ+。
轻子是一种不参与强相互作用、自旋为1/2的基本粒子。电子是最为人知的一种轻子;大部分化学领域都会涉及到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原子不能没有它,所有化学性质都直接与它有关。轻子又分为两类:“带电轻子”与“中性轻子”。带电轻子包括电子、缈子、Τ子,可以与其它粒子组合成复合粒子,例如原子、电子偶素等等。 在所有带电轻子中,电子的质量最轻,也是宇宙中最稳定、最常见的轻子;质量较重的缈子与陶子会很快地衰变成电子,缈子与陶子必须经过高能量碰撞制成,例如使用粒子加速器或在宇宙线探测实验。中性轻子包括电中微子、缈中微子、陶中微子;它们很少与任何粒子相互作用,很难被观测到。
,又称、,是带负电荷、自旋⁄2的基本粒子,标记为τ−,由马丁·佩尔实验团队于1975年发现。陶子、电子、缈子与对应的三种中微子,都归属于轻子;陶子是第三代轻子,电子是第一代,缈子是第二代。对应于陶子的中微子称为陶中微子。陶子的反粒子称为反陶子,带正电荷,其半衰期、质量、自旋都和陶子相同,标记为τ+。
,又称、,是带负电荷、自旋⁄2的基本粒子,标记为τ−,由马丁·佩尔实验团队于1975年发现。陶子、电子、缈子与对应的三种中微子,都归属于轻子;陶子是第三代轻子,电子是第一代,缈子是第二代。对应于陶子的中微子称为陶中微子。陶子的反粒子称为反陶子,带正电荷,其半衰期、质量、自旋都和陶子相同,标记为τ+。
τ子,又称、,是带负电荷、自旋⁄2的基本粒子,标记为τ−,由马丁·佩尔实验团队于1975年发现。陶子、电子、缈子与对应的三种中微子,都归属于轻子;陶子是第三代轻子,电子是第一代,缈子是第二代。对应于陶子的中微子称为陶中微子。陶子的反粒子称为反陶子,带正电荷,其半衰期、质量、自旋都和陶子相同,标记为τ+。
,又称、,是带负电荷、自旋⁄2的基本粒子,标记为τ−,由马丁·佩尔实验团队于1975年发现。陶子、电子、缈子与对应的三种中微子,都归属于轻子;陶子是第三代轻子,电子是第一代,缈子是第二代。对应于陶子的中微子称为陶中微子。陶子的反粒子称为反陶子,带正电荷,其半衰期、质量、自旋都和陶子相同,标记为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