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子 编辑
轻子是一种不参与强相互作用自旋为1/2的基本粒子。电子是最为人知的一种轻子;大部分化学领域都会涉及到与电子的相互作用,原子不能没有它,所有化学性质都直接与它有关。轻子又分为两类:“带电轻子”与“中性轻子”。带电轻子包括电子、缈子τ子,可以与其它粒子组合成复合粒子,例如原子、电子偶素等等。 在所有带电轻子中,电子的质量最轻,也是宇宙中最稳定、最常见的轻子;质量较重的缈子与陶子会很快地衰变成电子,缈子与陶子必须经过高能量碰撞制成,例如使用粒子加速器或在宇宙线探测实验。中性轻子包括电中微子、缈中微子陶中微子;它们很少与任何粒子相互作用,很难被观测到。
3
相关
电子是一种带有电荷的次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e。电子是代轻子,以重力、电磁力和弱核力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电子带有1/2自旋,是一种费米子,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两个电子都不能处于同样的量子态。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其质量、自旋、带电量大小都与电子相同,但是电量正负性与电子相反。电子与正电子会因碰撞而互相湮灭,并在这过程中,生成一对以上的光子。
中微子振荡是一个量子力学现象,是指微中子在生成时所伴随的轻子味可在之后转化成不同的味,而被量子测量出改变。当微中子在空间中传播时,测到微中子带有某个味的几率呈现周期性变化。
前子,或译作先子,是在理论上构成夸克和轻子的亚原子粒子。这个粒子的名称首先由乔杰什·帕蒂和阿卜杜勒·萨拉姆于1974年提出。对这模型的兴趣于1980年代达到高峰,但之后其发展慢了下来,而这是因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依旧最能成功地能描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以及没有实验证据显示轻子跟夸克可能有次结构之故。前子:正电前子、反正电前子、中性前子跟反中性前子。一般假定W及Z玻色子由六个前子组成,而夸克则以三个前子组成。
先子星在理论上是由前子构成的致密星,这是在理论上组成夸克和轻子的一种次原子粒子。先子星的密度预测是介于中子星和黑洞之间-超过10 公克/立方公分,是极为惊人的。一颗质量与地球相似的先子星,直径只有网球直径大小。
莱昂·罗森菲尔德,出生于比利时沙勒罗瓦,比利时物理学家。1926年,他获得列日大学哲学博士,是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的合作者。他早期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工作超前保罗·狄拉克和彼得·柏格曼做出类似的工作二十年。他创造了术语轻子。1949年获得法朗基奖。
物理学中的反中微子为中微子的反物质,是核反应Β衰变产生出来的中性粒子。它们拥有自旋1/2并属于轻子类费米子。目前为止,所有探测到的反中微子都有自旋,而所有中微子都是左旋。反中微子只能通过引力和弱核力与其它物质感应,使得它们很难在实验中探测到。中微子震荡实验得出反中微子有质量的结论,而Β衰变实验指出这个质量是非常小的。
先子星在理论上是由前子构成的致密星,这是在理论上组成夸克和轻子的一种次原子粒子。先子星的密度预测是介于中子星和黑洞之间-超过10 公克/立方公分,是极为惊人的。一颗质量与地球相似的先子星,直径只有网球直径大小。
前子,或译作先子,是在理论上构成夸克和轻子的亚原子粒子。这个粒子的名称首先由乔杰什·帕蒂和阿卜杜勒·萨拉姆于1974年提出。对这模型的兴趣于1980年代达到高峰,但之后其发展慢了下来,而这是因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依旧最能成功地能描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以及没有实验证据显示轻子跟夸克可能有次结构之故。前子:正电前子、反正电前子、中性前子跟反中性前子。一般假定W及Z玻色子由六个前子组成,而夸克则以三个前子组成。
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表征了顶类型和底类型夸克间通过W粒子弱相互作用的耦合强度。对二代夸克情形,它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比博在1963年首先给出的,通常被称为卡比博矩阵或卡比博角。1973年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把它推广到三代夸克。三代矩阵含有相位,可以用来解释弱相互作用中的CP破坏,也被经常用来解释宇宙重子数不对称。CKM矩阵在轻子中的对应是庞蒂科夫-牧-中川-坂田矩阵。
前子,或译作先子,是在理论上构成夸克和轻子的亚原子粒子。这个粒子的名称首先由乔杰什·帕蒂和阿卜杜勒·萨拉姆于1974年提出。对这模型的兴趣于1980年代达到高峰,但之后其发展慢了下来,而这是因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依旧最能成功地能描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以及没有实验证据显示轻子跟夸克可能有次结构之故。前子:正电前子、反正电前子、中性前子跟反中性前子。一般假定W及Z玻色子由六个前子组成,而夸克则以三个前子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