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派翠莎 编辑
飓风派翠莎为2015年大西洋飓风季第24个被命名的风暴,是2015年度全球最强及西半球有记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亦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二强的热带气旋。派翠莎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345公里,打破2013年台风海燕、2016年台风莫兰蒂及2020年台风天鹅之每小时315公里纪录,是全球有记录以来1分钟平均风速最高的热带气旋。派翠莎的海平面气压为872,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气压第二低的热带气旋,仅次于1979年台风泰培的870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飓风威尔玛是大西洋盆地有史以来最强烈的热带气旋,也是西半球记录以来第二强的热带气旋,强度仅次于2015年的飓风派翠莎之后,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十个大西洋飓风中的三场,威尔玛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20个命名的风暴、第13个飓风、第6场大型飓风、第4个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和第2大破坏性飓风。10月15日,热带低气压在牙买加附近的加勒比海形成,向西前进,两天后增强为热带风暴,它突然转向南且被命名为威尔玛。威尔玛继续增强并在10月18日最终成为飓风。此后不久开始快速增强,仅在24小时内,威尔玛就成为风速为185英里/小时的5级飓风
太平洋飓风是指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赤道以北太平洋形成的热带气旋,达到一定强度后就会获得命名。如果这些风暴之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将来再用相应名称为气旋命名可能会有不好的效果,世界气象组织就会把这些名称除名,今后不再用来为这片海域的热带气旋命名。形成太平洋飓风的海域分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两部分,东太平洋是指经度140°以东的太平洋,中太平洋是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之间的太平洋。截至2014年太平洋飓风季,共有16个热带气旋名称除名,这其中最致命的天气系统是1997年10月吹袭墨西哥的飓风宝莲,在当地夺走超过230条人命;造成损失最大的则是2013年的飓风曼努埃尔,经济损失数额超过42亿美元。2015年10月,飓风派翠莎造成严重破坏,其名称因此成为最新除名的太平洋飓风名称。
飓风威尔玛是大西洋盆地有史以来最强烈的热带气旋,也是西半球记录以来第二强的热带气旋,强度仅次于2015年的飓风派翠莎之后,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十个大西洋飓风中的三场,威尔玛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20个命名的风暴、第13个飓风、第6场大型飓风、第4个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和第2大破坏性飓风。10月15日,热带低气压在牙买加附近的加勒比海形成,向西前进,两天后增强为热带风暴,它突然转向南且被命名为威尔玛。威尔玛继续增强并在10月18日最终成为飓风。此后不久开始快速增强,仅在24小时内,威尔玛就成为风速为185英里/小时的5级飓风
2015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二活跃的太平洋飓风季,飓风派翠莎更刷新西半球史上最强热带气旋纪录。飓风季5月15日在东太平洋正式开始,6月1日在中太平洋开始,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每年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绝大多数热带气旋都是这段时间形成。本季首场风暴是5月28日成型的飓风安德烈斯,最后的气旋是第九C号热带低气压,直到12月31日才消散,比飓风季正式结束还晚一个多月。
飓风莱恩,也译作飓风雷恩,是一个为夏威夷州带来最多雨量的热带气旋,夏威夷山景城的最大降雨量为1,321毫米,亦为美国带来第二多雨量的热带气旋,仅次于2017年大西洋飓风季飓风哈维。自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飓风伊欧凯以来中太平洋最强的飓风,以及自2015年太平洋飓风季飓风派翠莎以来首个五级太平洋飓风列表。
飓风莱恩,也译作飓风雷恩,是一个为夏威夷州带来最多雨量的热带气旋,夏威夷山景城的最大降雨量为1,321毫米,亦为美国带来第二多雨量的热带气旋,仅次于2017年大西洋飓风季飓风哈维。自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飓风伊欧凯以来中太平洋最强的飓风,以及自2015年太平洋飓风季飓风派翠莎以来首个五级太平洋飓风列表。
飓风威尔玛是大西洋盆地有史以来最强烈的热带气旋,也是西半球记录以来第二强的热带气旋,强度仅次于2015年的飓风派翠莎之后,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十个大西洋飓风中的三场,威尔玛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20个命名的风暴、第13个飓风、第6场大型飓风、第4个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和第2大破坏性飓风。10月15日,热带低气压在牙买加附近的加勒比海形成,向西前进,两天后增强为热带风暴,它突然转向南且被命名为威尔玛。威尔玛继续增强并在10月18日最终成为飓风。此后不久开始快速增强,仅在24小时内,威尔玛就成为风速为185英里/小时的5级飓风
太平洋飓风是指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赤道以北太平洋形成的热带气旋,达到一定强度后就会获得命名。如果这些风暴之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将来再用相应名称为气旋命名可能会有不好的效果,世界气象组织就会把这些名称除名,今后不再用来为这片海域的热带气旋命名。形成太平洋飓风的海域分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两部分,东太平洋是指经度140°以东的太平洋,中太平洋是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之间的太平洋。截至2014年太平洋飓风季,共有16个热带气旋名称除名,这其中最致命的天气系统是1997年10月吹袭墨西哥的飓风宝莲,在当地夺走超过230条人命;造成损失最大的则是2013年的飓风曼努埃尔,经济损失数额超过42亿美元。2015年10月,飓风派翠莎造成严重破坏,其名称因此成为最新除名的太平洋飓风名称。
太平洋飓风是指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赤道以北太平洋形成的热带气旋,达到一定强度后就会获得命名。如果这些风暴之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将来再用相应名称为气旋命名可能会有不好的效果,世界气象组织就会把这些名称除名,今后不再用来为这片海域的热带气旋命名。形成太平洋飓风的海域分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两部分,东太平洋是指经度140°以东的太平洋,中太平洋是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之间的太平洋。截至2014年太平洋飓风季,共有16个热带气旋名称除名,这其中最致命的天气系统是1997年10月吹袭墨西哥的飓风宝莲,在当地夺走超过230条人命;造成损失最大的则是2013年的飓风曼努埃尔,经济损失数额超过42亿美元。2015年10月,飓风派翠莎造成严重破坏,其名称因此成为最新除名的太平洋飓风名称。
太平洋飓风是指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赤道以北太平洋形成的热带气旋,达到一定强度后就会获得命名。如果这些风暴之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将来再用相应名称为气旋命名可能会有不好的效果,世界气象组织就会把这些名称除名,今后不再用来为这片海域的热带气旋命名。形成太平洋飓风的海域分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两部分,东太平洋是指经度140°以东的太平洋,中太平洋是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之间的太平洋。截至2014年太平洋飓风季,共有16个热带气旋名称除名,这其中最致命的天气系统是1997年10月吹袭墨西哥的飓风宝莲,在当地夺走超过230条人命;造成损失最大的则是2013年的飓风曼努埃尔,经济损失数额超过42亿美元。2015年10月,飓风派翠莎造成严重破坏,其名称因此成为最新除名的太平洋飓风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