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 编辑
饶宗颐教授大紫荆勋章表字固庵、伯濂、伯子,选堂,门生、后辈、朋友皆普遍尊称其为饶公,男,生于广东省潮安区,在汕头长大,香港汉学家,香港永久居民,在中国研究东方学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卓著。他与季羡林齐名,学界称为“南饶北季” 。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老子想尔注》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天师道对老子《道德经》所作的一部注释,有关其作者与年代未有定论,有成书于张陵、张鲁、六朝初年、南北朝初年等多种说法。经文删去虚字,合5000字,号称“五千文”。注释往往自行发挥,文字浅陋,违背经文本意,甚至偶有改易经文之处。在张鲁统治汉中时,《老子想尔注》用以教化道民信众,地位崇高,六朝时仍受推崇为经典,普遍为天师道士所诵习,大约于唐末动乱时佚失,今仅存一北朝人所写的残本在世,发现于敦煌石窟中。《想尔注》神道设教,把“道”拟人化,激发信众向善,以心的意志行善胜恶,发挥《道德经》“至诚”与清静的道德意识,强调精、气、神三者结合的养生说,敦促信众要奉行“道诫”,以延年增寿,去恶从善;人要无思无欲、无为无名、不贪荣求宠,不争强好胜,并批评下古帝王不信大道,导致疾疫盛行,人民离乱。《想尔注》亦抨击其他道教教派,禁止祭祀,反对当时道士冥想存思五脏神的“守一”法,亦批判还精补脑、采阴补阳的房中术。《想尔注》今有饶宗颐的校刊本及柏夷的英译本行世。
饶宗颐文化馆,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荔枝角青山道800号的建筑群暨多用途文化平台,以已故香港汉学家饶宗颐教授命名。文化馆前身为荔枝角医院,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是香港政府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在“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中的首批活化项目,于2009年由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重新规划及展开活化工作。第一期的下区设施于2012年6月开放,公众可以参观艺术馆、保育馆、天光云影、礼品阁、旧更亭和古石墙等历史景点。第二期工程亦于2013年完成,全馆其后于2014年6月16日正式开幕。整个复修计划耗资共2亿3千多万港元,由香港政府负担,日后则为自负盈亏。因此,营运的开支需要以旅舍和餐厅等项目的收入支持。
潮澄饶是指中国潮汕地区的三个县区俗称,1914年后因海阳县改称潮安县,也有称为安澄饶,旧称海平帮,指原海阳县、澄海县、饶平县。此三县在古时潮州三阳中,基本都属海阳。此地文风发达,人文鼎盛,饶宗颐、陈平原、张竞生、秦牧、詹安泰、梅益、杨邨人、冯铿、杜国庠、林行止、蔡澜等文化名人均出自此地。
潮汕文化,是指粤东潮汕地区潮州民系所创造的的文化,包括方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人文、饮食等方面。如潮州话、潮剧、潮州音乐、潮州歌册、英歌、潮绣、潮州木雕、潮汕善堂、潮州民居、潮州工夫茶、潮州菜等。已故潮安人、著名香港汉学家饶宗颐教授曾究心于潮汕文化,并大力提倡及推动其研究工作,研究潮汕人文的学术亦被称为“潮学”。
唐健垣,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国古琴学会前副会长 ,上海古琴基金会理事。
孙毓芹称许为“霞外居士”,饶宗颐亲题“霞外居”相赠 。
上帝古庙遗址位于香港九龙露明道公园里,原建于历史悠久的马头围旁。现仅存石门对联:“真义著千秋,煌煌气象;武功超万古,赫赫声灵。”及一块香港政府邀饶宗颐在1962年9月1日竖立的纪念碑文。
潮汕文化,是指粤东潮汕地区潮州民系所创造的的文化,包括方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人文、饮食等方面。如潮州话、潮剧、潮州音乐、潮州歌册、英歌、潮绣、潮州木雕、潮汕善堂、潮州民居、潮州工夫茶、潮州菜等。已故潮安人、著名香港汉学家饶宗颐教授曾究心于潮汕文化,并大力提倡及推动其研究工作,研究潮汕人文的学术亦被称为“潮学”。
《香港故事》是香港电台的电视节目,于2006年11月5日首播,最初在亚洲电视播出。本节目现由港台电视31固定播出,但偶或因电视部电视节目调动关系而转变播放时间。节目名称由饶宗颐题笔。
唐健垣,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国古琴学会前副会长 ,上海古琴基金会理事。
孙毓芹称许为“霞外居士”,饶宗颐亲题“霞外居”相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