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鬼道 编辑
饿鬼,又称祖父鬼或鬼,音译薜荔多、闭戾多、卑帝黎等,本自于印度固有的死后信仰,而又为佛教所加以条理简别,成为类似于魑魅魍魉鬼神精怪,常为天人所驱使。根据印度传说,世界最初的鬼王,名闭多,是父或祖父,所以闭戾多是父或祖父所有的意思。后来的鬼王,名为阎魔罗王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目连救母是一则佛经故事,有诸多版本,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变文版本,是释迦牟尼佛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连以神通能力到达饿鬼道,见母亲身受饿鬼之苦,最终借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使母亲解脱。但最初故事原型是目连请佛陀为其母说法,让他已经成为天人的母亲修成果位,解脱轮回,因说法布施是大功德,而非儒教影响下转变的忠孝故事。
盂兰经》,又称《盂兰盆经》,主要记载着目犍连尊者,为了救度堕落于饿鬼道的母亲,向释迦牟尼佛请示救度之法,最终成功解救其母,释迦牟尼佛便借此向大众宣说盂兰盆法之经过。该经《出三藏记集》记载是失译经,《历代三宝纪》首次安入西晋译师竺法护的名下,收录于大正藏经集部第16册的685部,乾隆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38册,另于嘉兴藏、高丽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开宝藏、房山石经等经藏皆有收录此经典。
施饿鬼、施食、放焰口、放蒙山,佛教仪式,后来也被道教吸收采用,称施孤,即施孤魂之略称。佛教认为六道轮回里的饿鬼道众生十分痛苦,无法饮食,饥饿口渴难耐,因此以慈悲心将饮食布施给饿鬼,减轻其痛苦。施食饿鬼的法会亦称为施饿鬼会、水陆法会。英文中与Segaki一词对应,其为日语“施饿鬼”的音译。
富单那,又作布单那、布怛那、富多那、富多罗、富陀那、补单那,意译臭饿鬼、热病鬼、灾怪鬼等;印度神话中的一类鬼,佛教认为是饿鬼道众生中福最胜者,是四大天王所统帅的八部鬼众之一,即广目天王的眷属,或持国天王的眷属。
《盂兰经》,又称《盂兰盆经》,主要记载着目犍连尊者,为了救度堕落于饿鬼道的母亲,向释迦牟尼佛请示救度之法,最终成功解救其母,释迦牟尼佛便借此向大众宣说盂兰盆法之经过。该经《出三藏记集》记载是失译经,《历代三宝纪》首次安入西晋译师竺法护的名下,收录于大正藏经集部第16册的685部,乾隆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38册,另于嘉兴藏、高丽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开宝藏、房山石经等经藏皆有收录此经典。
蒙山施食仪,又称放蒙山,汉传佛教中的一种仪轨,源自于密宗,属于放焰口的一种,经由持咒、观想及开示等仪式,将无量饮食及水布施给饿鬼道的众生,解除他们的饥渴与痛苦,并令其发菩提心,劝其忏悔,现为汉传佛教寺院中的常见晚课,认为可以增进行者的慈悲。
蒙山施食仪,又称放蒙山,汉传佛教中的一种仪轨,源自于密宗,属于放焰口的一种,经由持咒、观想及开示等仪式,将无量饮食及水布施给饿鬼道的众生,解除他们的饥渴与痛苦,并令其发菩提心,劝其忏悔,现为汉传佛教寺院中的常见晚课,认为可以增进行者的慈悲。
施饿鬼、施食、放焰口、放蒙山,佛教仪式,后来也被道教吸收采用,称施孤,即施孤魂之略称。佛教认为六道轮回里的饿鬼道众生十分痛苦,无法饮食,饥饿口渴难耐,因此以慈悲心将饮食布施给饿鬼,减轻其痛苦。施食饿鬼的法会亦称为施饿鬼会、水陆法会。英文中与Segaki一词对应,其为日语“施饿鬼”的音译。
目连救母是一则佛经故事,有诸多版本,在中国流传最广的变文版本,是释迦牟尼佛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连以神通能力到达饿鬼道,见母亲身受饿鬼之苦,最终借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使母亲解脱。但最初故事原型是目连请佛陀为其母说法,让他已经成为天人的母亲修成果位,解脱轮回,因说法布施是大功德,而非儒教影响下转变的忠孝故事。
施饿鬼、施食、放焰口、放蒙山,佛教仪式,后来也被道教吸收采用,称施孤,即施孤魂之略称。佛教认为六道轮回里的饿鬼道众生十分痛苦,无法饮食,饥饿口渴难耐,因此以慈悲心将饮食布施给饿鬼,减轻其痛苦。施食饿鬼的法会亦称为施饿鬼会、水陆法会。英文中与Segaki一词对应,其为日语“施饿鬼”的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