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士威方程组 编辑
马克士威方程组,或称马克士威-黑维塞方程组,是一组描述电场磁场电荷密度、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偏微分方程。该方程组由四个方程式组成,分别是描述电荷如何产生电场的高斯定律、表明磁单极子不存在的高斯磁定律、解释时变磁场如何产生电场的法拉第感应定律,以及说明电流和时变电场怎样产生磁场的安培定律。马克士威方程组是因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马克士威而命名。马克士威在19世纪60年代构想出这方程组的早期形式。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移动中的磁铁跟导体问题是一个源自于19世纪的著名思想实验,涉及到经典电磁学与狭义相对论的交叉领域。在这问题里,相对于磁铁的参考系,导体以均匀速度



v


{\displaystyle v}

移动。从磁铁的参考系与导体的参考系分别观测,流动于导体的电流相同。这事实遵守基本“相对性原理”:没有绝对静止标准,只可以观测到相对运动。但是,根据马克士威方程组和劳仑兹力定律,导体的电荷,在磁铁参考系会感受到磁场力,而在导体参考系会感受到电场力。从不同的参考系观测,同样的物理现象竟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描述。这问题与迈克生-莫立实验启发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论物理力线》是詹姆斯·马克士威于186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阐述了可以比拟各种电磁现象的“分子涡流理论”,和电位移的概念,又论定光波为电磁波。马克士威又将各种描述电磁现象的定律整合为马克士威方程组
电磁场是由带电粒子的运动而产生的一种场。处于电磁场的带电粒子会受到电磁场的作用力。电磁场与带电粒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用马克士威方程组和劳仑兹力定律来描述。
物理学中,卡鲁扎-克莱因理论是一个试图统一重力与电磁学两大基本力的理论模型。此理论最初由数学家西奥多·卡鲁扎于1921年所发表。他将广义相对论推广到五维的时空。所得方程式可以分成好几组方程式,其中一个与等价于爱因斯坦场方程式,另外一组方程式则等价于描述电磁场的马克士威方程组。此外,还多出一个纯量场——五维度规张量之分量




g

55




{\displaystyle g_{55}}

,其对应粒子称之为“辐子”。
在电磁学里,电位移是出现于马克士威方程组的一种向量场,可以用来解释介电质内自由电荷所产生的效应。电位移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以方程式定义为
在电磁学里,电位移是出现于马克士威方程组的一种向量场,可以用来解释介电质内自由电荷所产生的效应。电位移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以方程式定义为
在电动力学里,黎纳-维谢势指的是移动中的带电粒子的推迟势。从马克士威方程组,可以推导出黎纳-维谢势;而从黎纳-维谢势,又可以推导出一个移动中的带电粒子所生成的含时电磁场。但是,黎纳-维谢势不能描述微观系统的量子力学。
在电磁学里,给予含时电荷密度分布和电流密度分布,可以使用杰斐缅柯方程式来计算电场和磁场。这方程式因其发现者物理学家欧雷格·杰斐缅柯而命名。杰斐缅柯方程式是马克士威方程组对于这些电荷密度分布和电流密度分布的解答。
物理学中,卡鲁扎-克莱因理论是一个试图统一重力与电磁学两大基本力的理论模型。此理论最初由数学家西奥多·卡鲁扎于1921年所发表。他将广义相对论推广到五维的时空。所得方程式可以分成好几组方程式,其中一个与等价于爱因斯坦场方程式,另外一组方程式则等价于描述电磁场的马克士威方程组。此外,还多出一个纯量场——五维度规张量之分量




g

55




{\displaystyle g_{55}}

,其对应粒子称之为“辐子”。
电磁场是由带电粒子的运动而产生的一种场。处于电磁场的带电粒子会受到电磁场的作用力。电磁场与带电粒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用马克士威方程组和劳仑兹力定律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