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南方大陆是15世纪至18世纪时,于欧洲地图上出现的假想陆地。又称为麦哲伦洲,明代《坤舆万国全图》将其音译为墨瓦蜡泥加。未知的南方大陆这个想法最初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这个观念后来由克劳狄乌斯·托勒密进一步扩展,他也相信印度洋就位在南方大陆的附近,因为这样才能与北半球的大陆达成平衡。这个平衡大陆的理论早在5世纪就被马克罗比乌斯的地图所记录下来,并在他的地图上使用了“Australis”一词。由于斐迪南·麦哲伦在1520年曾经驶过未知南方陆地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欧洲人相信他已经到过这个假想的大陆,所以有地图又将之标为麦哲伦洲。澳大利亚的英文“Australia”源于拉丁文“australis”。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北高地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其名称取自古罗马作家、语言学、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暨音乐理论马克罗比乌斯,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未知的南方大陆是15世纪至18世纪时,于欧洲地图上出现的假想陆地。又称为麦哲伦洲,明代《坤舆万国全图》将其音译为墨瓦蜡泥加。未知的南方大陆这个想法最初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这个观念后来由克劳狄乌斯·托勒密进一步扩展,他也相信印度洋就位在南方大陆的附近,因为这样才能与北半球的大陆达成平衡。这个平衡大陆的理论早在5世纪就被马克罗比乌斯的地图所记录下来,并在他的地图上使用了“Australis”一词。由于斐迪南·麦哲伦在1520年曾经驶过未知南方陆地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欧洲人相信他已经到过这个假想的大陆,所以有地图又将之标为麦哲伦洲。澳大利亚的英文“Australia”源于拉丁文“australis”。
未知的南方大陆是15世纪至18世纪时,于欧洲地图上出现的假想陆地。又称为麦哲伦洲,明代《坤舆万国全图》将其音译为墨瓦蜡泥加。未知的南方大陆这个想法最初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这个观念后来由克劳狄乌斯·托勒密进一步扩展,他也相信印度洋就位在南方大陆的附近,因为这样才能与北半球的大陆达成平衡。这个平衡大陆的理论早在5世纪就被马克罗比乌斯的地图所记录下来,并在他的地图上使用了“Australis”一词。由于斐迪南·麦哲伦在1520年曾经驶过未知南方陆地的海峡进入太平洋,欧洲人相信他已经到过这个假想的大陆,所以有地图又将之标为麦哲伦洲。澳大利亚的英文“Australia”源于拉丁文“austra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