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 编辑
马家窑文化,为约公元前3300到公元前2100间存在于甘肃西部、青海东部的彩陶新石器时代文化,源出自仰韶文化,与西北的齐家文化一样出土过早期的青铜器物。马家窑文化到底属不属于青铜文化仍有争议,甘肃省东乡林家遗址中曾出土过“青铜刀”,年代约在公元前2900年到公元前2740年,为中国最早的青铜物品,同时该遗址还出土过铜渣,被认为可能已经有冶炼青铜器的能力。
2
相关
彩陶是陶器的一种,一般指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文化和青铜时代的辛店文化等文化中都有发现。在陶胚的表面用黑、红色颜料画上有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花纹,烧成后,花纹附着器表,不易脱落。另有一种彩绘方式是陶器烧成后画形,彩易脱落,或称“烧后彩绘陶”。
在当代,叉子是日常西洋食具,辅助用者将食物带到口中,亦可在烹饪或切割食物时抓住食物,免得食物移动。叉子一端让人握著,另一端有二至多条分支,用来插入或盛住食物。一般来说,叉子为金属制成,在公元四世纪的东罗马帝国才在西方世界出现。
最早的餐叉起源不明,但在青海宗日遗址中,曾出土马家窑文化骨质餐叉,长度为25.7厘米,有三齿,齿长9厘米。随后,在甘肃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骨制餐叉,并未有证据表明在中国出土的古代餐叉与西方当今使用餐叉的发明有直接关联。之后,在当今河南洛阳就一次性出土了战国时代的51件骨质餐叉,皆为双齿圆柄,12厘米左右。
马厂文化是甘肃文化三个主要时期之一,被认为是马家窑文化的其中一种类型,介于公元前约2000年至公元前约1800年之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 于1921年至1923年在青海省东部的乐都县东边的马厂发掘该遗址,故名。
在当代,叉子是日常西洋食具,辅助用者将食物带到口中,亦可在烹饪或切割食物时抓住食物,免得食物移动。叉子一端让人握著,另一端有二至多条分支,用来插入或盛住食物。一般来说,叉子为金属制成,在公元四世纪的东罗马帝国才在西方世界出现。
最早的餐叉起源不明,但在青海宗日遗址中,曾出土马家窑文化骨质餐叉,长度为25.7厘米,有三齿,齿长9厘米。随后,在甘肃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骨制餐叉,并未有证据表明在中国出土的古代餐叉与西方当今使用餐叉的发明有直接关联。之后,在当今河南洛阳就一次性出土了战国时代的51件骨质餐叉,皆为双齿圆柄,12厘米左右。
中国青铜器时代跨越夏朝、商朝、西周三代。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是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 。河南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二里头文化的三期至四期,已属青铜时代,所以中国青铜器时代始于前1590年。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有着发达的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器时代跨越夏朝、商朝、西周三代。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是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 。河南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二里头文化的三期至四期,已属青铜时代,所以中国青铜器时代始于前1590年。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有着发达的青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