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为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其中包括《易经》、《道德经》、《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秦朝末汉朝初学术与方术文献,其中《易传》与《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术文献有助于了解汉初的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内容。帛书的字体接近于汉隶,而别具一格,被书界称为“马王堆体”。
越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是筑的其中一种分类,它流行于西瓯与骆越地区。在广西贵港市的罗泊湾一号墓出土了一件筑,同时出土的竹简《从器志》记载了它的名字叫越筑。在湖南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筑,其形制和越筑相同,可能也来源于越地。
直裾素纱襌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东屯渡乡,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芙蓉区为湖南省长沙市辖市辖区,1996年7月10日设立,本级架构上继承原东区体制。芙蓉区辖区面积4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3,730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585.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0元。芙蓉区境内有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隆平高科技园位于域内。2011年12月区划调整后,下辖13个街道,政府驻东屯渡街道。
砑光,又称为压光,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技艺,指用光滑的大石块反复碾压或摩擦皮革、布匹、纸张等使其密实和光亮。砑光技艺在周朝就已出现,汉朝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了一块经砑光处理过的麻布。
马王堆帛书周易,全称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又被称为帛书周易、帛易等,西汉古籍,国家一级文物,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是一部书写在帛书上的《周易》古籍。该书被中国国家文物局收录到了2013年8月19日发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属于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湖南长沙,占地5万多平方米,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初建于1951年3月,1956年7月正式建馆,1974年7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建成开放。2003年1月13日新陈列大楼建成开放。2008年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被中国文物局列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2年6月18日因改扩建工程暂停开放,于2017年11月29日重新开放。
利苍是西汉初年吴氏长沙国相,初代轪侯。《史记》记载为利仓,《汉书》记载为黎朱苍。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的印章显示为利苍。妻子是辛追。他于汉惠帝二年四月庚子以长沙相封为轪侯,食邑七百户。封地在江夏郡轪县。马王堆汉墓为其墓葬。
利豨是西汉第二代轪侯,利苍之子,封地在江夏郡轪县。马王堆汉墓可能是其墓葬,因马王堆汉墓没有直接出土能直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所以存在争论;另外马王堆汉墓出土木牍有“十二年二月乙巳”字样,下葬时间为前168年3月12日,与《史记》、《汉书》记载的利豨卒年前165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