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港英军 编辑
驻港英军是大英帝国派驻到英属香港及负责香港防务的英国军队,由英国陆军英国皇家海军英国皇家空军组成,自1841年香港开埠起进驻香港,日本在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爆发的香港战役是英军驻港期间参与的最大规模战斗,在二次大战后,英军除负担香港边境的防务外,亦曾于1967年协助香港警察历史平息六七暴动,在海上救援工作方面亦担当重要角色,并经常支援边界执法工作,包括堵截偷渡走私等活动。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后,驻港英军在香港超过一个半世纪的防卫任务至此结束,英军全数撤离香港。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军器厂街是香港的一条街道,位于香港岛湾仔以西及金钟以东之间的分界,以当时驻港英军军营的兵工厂命名。街道南接轩尼诗道,北接告士打道,并且以行车天桥的形式连接后者。
醉酒湾防线,又称贾乃锡内防线,是驻港英军因应1930年代中期不断恶化的国际局势,而在新界南部所设置的防线,这条防线的一系列防御工事从西部的葵涌一直分布到东部的牛尾海沿岸,目的是要利用分隔新界和九龙的丘陵地带,阻止敌军从香港北部的新界攻入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可是醉酒湾防线在1930年代后期接近完工时,英军却因为驻港兵力不足而一度弃守防线,到1941年11月又重新派兵进驻,但驻防的兵力仍远少于固守防线的基本所需。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当日即爆发香港保卫战,入侵香港的日军于1941年12月9日晚上至10日清晨,摸黑进攻数小时便攻陷守备兵力薄弱的城门棱堡,并于12月11日从葵涌突破防线,促使英军提早撤出防线并退守香港岛,防线并未能发挥大幅拖延日军推进及延迟香港沦陷的作用。
赤柱炮台,位于香港赤柱半岛的南端。于1936年由驻港英军建造,于1937年7月建成炮台后,东海岸射击指挥部亦由魔鬼山迁移至此。该炮台在1941年12月8日爆发的香港保卫战中,成为英军在战事中后期的主要防守据点,期间多次轰击入侵香港岛的日军,即使炮台饱受多次空袭及炮轰,日军又向炮台步步进逼,该处的英军仍坚守炮台至12月26日。香港主权移交后,赤柱炮台的设施分别被评级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及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金马伦山,土名飞鹅岭,是香港香港岛中部的一个山峰,山峰约高439米,位于约为湾仔至金钟之间的南方对上位置,香港仔郊野公园内,邻近湾仔峡。金马伦山路崎岖险要,梯级陡峭,山顶荒凉,遍布火成岩。金马伦山以驻港英军司令及署理香港总督金马伦少将命名。
威菲路军营,是香港九龙尖沙咀昔日的一个驻港英军军营,现时原址已成为九龙公园。其中数座营房保留至今,均被评定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至2009年12月再评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天星小轮加价暴动,或称天星小轮加价事件,官方称1966年九龙骚动,史称六六暴动,是1966年发生于香港的一次骚乱。事件由天星小轮加价港币5分引起,市民上街抗议加价,引起九龙连续2个晚上出现骚乱。香港殖民地时期出动驻港英军香港警察平乱。
石岗军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一座军营,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石岗锦田公路260号,于英属香港为驻港英军陆部驻地,香港回归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其中一个主要营地,内有石岗机场,为香港面积最大的军营。
高希马军营,是香港昔日1980年代一个位于西贡区大埔仔清水湾半岛计划兴建的驻港英军军营,于1986年,原址连同邵氏片场古装街,一并发展成现今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园。
域多利军营,又称域多利兵房,是香港昔日驻港英军一个主要军营,位于香港岛金钟,约于红棉路、坚尼地道及金钟道交界一带,邻接当时的威灵顿军营及美利军营。现址为香港公园的一部分,军营内的部分建筑物得以保留,旧三军司令官邸被列为法定古迹,另外数座建筑物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玛利诺神父宿舍位于香港赤柱赤柱村道44号,由香港首位玛利诺会神父詹威路士于1935年所建。大楼由一个美国家庭捐赠经费,以纪念其一位于交通意外丧生的家庭成员杰拉尔德·麦当劳。这所大楼既是美国天主教传教会总部,亦是神父的避暑地点,此外还设有语言学校,供将往中国宣道的神父学习中文。香港保卫战期间,这幢建筑物曾被驻港英军征用,还收容了不少中国难民,香港日占时期则被占据作为日军总部,神父则被关押在赤柱拘留营。1947年建筑获重修,用作传道人员的退修和研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