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 编辑
魏博,唐朝地名。“魏博”一词原为魏博节度使简称,代指魏博地区。《元和郡县图志》载魏博节度使所辖州六: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县四十三。治所魏州。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
1
相关
乐彦祯,本名乐行达,晚唐藩镇军阀,883年-888年取代了韩简,成为魏博节度使,因治军无方,士卒酝酿兵变,只好出家为僧。其子相州刺史乐从训得知,愤而联合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攻击魏博,却被留后罗弘信率兵斩杀,乐彦祯也被连累而处死。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燕蓟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三个节度使的合称。其中燕蓟又作范阳、幽州或卢龙,位于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是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
罗弘信,本名罗宗弁,表字德孚,爵封北平郡王,谥庄肃,藩镇割据,魏州贵乡人。文德元年利用士兵对前任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及其子乐从训的不满以节度使身份控制魏博后以节度使身份管治魏博。他开始了罗家三代人对魏博的藩镇割据,直至后梁年间。
魏博军节度使,唐末为天雄军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省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魏博一带,为河朔三镇之一。在8世纪末是河北三镇的领袖,9世纪衰落。
魏博军节度使,唐末为天雄军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省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魏博一带,为河朔三镇之一。在8世纪末是河北三镇的领袖,9世纪衰落。
魏博军节度使,唐末为天雄军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省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魏博一带,为河朔三镇之一。在8世纪末是河北三镇的领袖,9世纪衰落。
杨光远,字德明,本名阿檀,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将领。沙陀人。开始在后唐庄宗时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石敬瑭叛唐,他随张敬达前去讨伐,被契丹围困在晋安寨几个月,于是杀死张敬达降晋。石敬瑭封他为宣武军节度使。后晋时,为官穷奢极欲、杀人如麻。历任天平军节度使、魏博行府节度使、西京留守,出任平卢节度使的时候,勾结契丹叛晋,被后晋出帝派李守贞及符彦卿进攻,在开运元年11月,杨光远之子杨承勋开青州城投降,杨光远被杀。
李听,字正思。唐朝军事人物,洮州临潭人。父亲李晟。太和初年,魏博将领丌志沼叛乱,攻击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朝廷派李听出援,杀死了志沼。事后,因功封凉国公。
杨光远,字德明,本名阿檀,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将领。沙陀人。开始在后唐庄宗时为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石敬瑭叛唐,他随张敬达前去讨伐,被契丹围困在晋安寨几个月,于是杀死张敬达降晋。石敬瑭封他为宣武军节度使。后晋时,为官穷奢极欲、杀人如麻。历任天平军节度使、魏博行府节度使、西京留守,出任平卢节度使的时候,勾结契丹叛晋,被后晋出帝派李守贞及符彦卿进攻,在开运元年11月,杨光远之子杨承勋开青州城投降,杨光远被杀。
元谊,唐代军事人物,昭义军行军司马兼洺州刺史。贞元十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元谊与元促经认为应该要立抱真之子李缄世袭,被兵马使王虔休反对,而后王虔休被朝廷立为留后,元谊非常不满,要求以洺州、磁州、邢州另作一军,虔休怒而攻伐元谊,元谊诈降;王虔休以裨将率领二千人入洺州城接收,元谊将他们全部杀死,但两方的征战,元谊毕竟失利,还是率领洺州士卒五千人、百姓五万家投奔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