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唐朝地名。“魏博”一词原为魏博节度使简称,代指魏博地区。《元和郡县图志》载魏博节度使所辖州六: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县四十三。治所在魏州。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
大名县是河北省邯郸市下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大名镇。本为魏州,后改名时取《史记》:“万,盈数也。魏,大名也。”故称大名。频繁登场于《水浒传》中,当时叫大名府,是卢俊义的故乡。
大名县是河北省邯郸市下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大名镇。本为魏州,后改名时取《史记》:“万,盈数也。魏,大名也。”故称大名。频繁登场于《水浒传》中,当时叫大名府,是卢俊义的故乡。
景进,五代时后晋伶人。后唐庄宗时,为伶官之首。在朝中掌握重权。参决军机国政。又曾出访于民间,探听宫内外消息,并曾奉命掳魏州诸营军士妻女数千人以充后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等。
王殷,唐朝和五代十国河间市人。王殷出生在魏州的开元寺,长大后参军,并逐渐升为偏将。后唐同光年间,任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天成年间,调任灵武都指挥使。清泰年间因功授予祁州刺史,不久改任原州刺史。到了后晋时期,晋出帝石重贵召王殷典掌禁军,后升官至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王殷跟着刘知远刘知远一同讨伐杜重威,因功于乾祐末年,迁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领宁江军节度使,为抵御契丹人,曾驻守于澶州。后于王殷跟随郭威平定李业内乱,被授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后周太祖郭威即位后,王殷被任命为天雄军节度使,加封同平章事衔,依旧典掌禁军。同时赴任邺都镇守,黄河以北各镇军队均受王殷节制。由于王殷于镇守邺都期间大肆搜刮民财,再加上回京后,王殷负责郊祭大典的安保工作,要求增拨士兵武器的行为,使得郭威怀疑王殷怀有二心。郭威于滋德殿命侍卫拿下王殷,并削去所有官爵职位,流放至登州,最终王殷被郭威下诏就地正法,死在前往登州途中。
罗周敬,字尚素,中国五代十国时后梁驸马,魏州贵乡县人,祖籍长沙。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女婿,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第三子。
罗弘信,本名罗宗弁,表字德孚,爵封北平郡王,谥庄肃,藩镇割据,魏州贵乡人。文德元年利用士兵对前任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及其子乐从训的不满以节度使身份控制魏博后以节度使身份管治魏博。他开始了罗家三代人对魏博的藩镇割据,直至后梁年间。
李义府,字不详,瀛州饶阳县人。父李德盛,隋朝西城郡太守,唐魏州刺史。
张从楚年轻时事奉朱瑄为帐下,朱瑄败,归附梁太祖朱温,为四镇牙校,管理诸军。天祐八年,跟随王景仁作战,柏乡之战战败,张从楚与别将曹儒收残众,退保相州。晋王李存勗率领晋军攻魏州,张从楚率军自黎阳将渡黄河。当时后梁大恐,河中无舟,张从楚怕被晋军攻所逼,剽掠黎阳、临河、内黄至魏州,归降晋王。晋王赐他姓名李绍文,分其两将三千人为左右匡霸军旅,令李绍文、曹儒分别统率。李绍文跟随周德威讨刘守光,进升为检校司空,移将匡卫军。天祐十二年,授为博州刺史,在故元城击败刘𬩽,历任贝州、隰州、代州三州刺史,领天雄军马步副都将,屯守德胜。跟随阎宝讨张文礼,为马步军都虞候。李嗣源收郓州,以李绍文为右都押衙、马步军都将,参与在中都击败王彦章。同光年间,历徐州武宁军节度使、滑州义成军节度使二镇节度副使,知府事。同光三年,跟随从郭崇韬讨前蜀,为洋州节度留后,领镇江军节度使。唐明宗天成初年,为武信军节度使,在武信军节度任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