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是中国西晋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战国竹简“汲冢书”的一部分,原无书名,因其编年体体例而命名为《纪年》,亦称《汲冢纪年》。《竹书纪年》是一部于西晋太康二年被盗墓者所发现的古代史书,在四库全书之中为史部编年体。它当时被埋藏于魏安厘王的墓里,记录了从中国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到魏襄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竹书纪年于宋朝散佚。20世纪前后,经朱右曾与王国维等人考察先宋文献,重新辑录了古本的主要内容。
信陵君,姬姓,魏氏,名无忌,中国战国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后世亦称魏公子。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魏景湣王,又称魏景愍王、魏景闵王,简称魏景王、魏闵王、魏愍王等,原名魏增,字午,魏安厘王之子。魏景湣王元年秦拔魏二十城,以为秦东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煖为帅。魏景湣王十五年景湣王死,其子魏王假即位。
信陵君,姬姓,魏氏,名无忌,中国战国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后世亦称魏公子。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安陵君,战国时期封“安陵国”君者有两人,一为楚国封君,名“坛”。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战国时期楚宣王将宠爱的大臣“坛”封于安陵,称安陵君。一为魏国封君,未名,与信陵君同时,魏安厘王时人,封地仅五十里,派唐雎出使秦国。《说苑‧奉使篇》记作鄢陵君,《史记‧魏世家》记作安陵氏。
朱亥,战国时魏国的游侠,有勇力,隐身市井之中当屠夫,居于大梁。魏安厘王十九年,因侯嬴的推荐,成了信陵君的上宾,并帮助信陵君以四十斤铁锤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解救赵国,事成之后,隐居不出。
信陵君,姬姓,魏氏,名无忌,中国战国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后世亦称魏公子。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竹书纪年》是中国西晋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战国竹简“汲冢书”的一部分,原无书名,因其编年体体例而命名为《纪年》,亦称《汲冢纪年》。《竹书纪年》是一部于西晋太康二年被盗墓者所发现的古代史书,在四库全书之中为史部编年体。它当时被埋藏于魏安厘王的墓里,记录了从中国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到魏襄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竹书纪年于宋朝散佚。20世纪前后,经朱右曾与王国维等人考察先宋文献,重新辑录了古本的主要内容。
魏景湣王,又称魏景愍王、魏景闵王,简称魏景王、魏闵王、魏愍王等,原名魏增,字午,魏安厘王之子。魏景湣王元年秦拔魏二十城,以为秦东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煖为帅。魏景湣王十五年景湣王死,其子魏王假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