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明 编辑
黄春明,生于宜兰县罗东镇,台湾当代乡土文学作家。创作文类以小说为主,旁及散文、诗、儿童文学、戏剧、撕画、油画等,其作品曾被翻译为日、韩、英、法、德语等多国语言。文学作品题材多元,曾以小说《锣》于入选1999年“台湾文学经典三十”小说类,并曾获吴三连文艺奖国家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奖项。
1
相关
黄国峻,台湾宜兰县罗东镇人。父亲是知名作家黄春明。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级中学毕业。曾获联合文学推荐奖。2003年自缢自杀,享年31岁。
施叔青,出生于台湾鹿港镇。台湾作家。其姊施淑为著名文学评论家,其妹李昂亦为作家。自1960年代起参与台湾现代主义小说书写,17岁发表的处女作《壁虎》,曾被台湾作家白先勇评有“梦魇鬼气”,将她的作品与唐朝诗人李贺相比拟。1970年代,她与吕秀莲合办以宣扬新女性主义为主的拓荒者出版社;亦与陈若曦、王祯和、七等生、银正雄、黄春明、杨青矗等人并列于该年代的重要台湾本土作家。1977年后转至香港发展。
台湾文艺:吴浊流在1964年4月1日独资创办这份刊物。当初为了刊物名称“台湾文艺”这四个字,他曾遭到情治单位约谈,被要求使用其他的名称,尤其是使用“中国”开头的名称。然而,吴浊流个性刚硬不为所动,坚持使用“台湾文艺”作为杂志名称,认为:“我们要推动的是台湾本土文艺,若非冠有‘台湾’二字即失去办杂志的意义。” 。当时一些台湾作家,如钟肇政、廖清秀、郑清文、赵天仪等人曾经协助这份刊物的编辑。《台湾文艺》原本是月刊,不过第五期后就改为季刊。杂志社不采取同仁制,欢迎各方来稿。不论是龙瑛宗、吴新荣、王诗琅、黄得时等日治时期台湾作家,还是钟肇政、李乔、詹冰、七等生、黄春明等后起作家都有。此外,在《台湾文艺》早期—也就是统独意识型态还没激烈冲突之前,一些外省作家,如:文晓村、两峰、冯放民、寒爵,曾在《台湾文艺》发表作品。
蒋建元,台湾戏曲演员、歌仔戏导演,1976年入读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学生班,豫剧艺名蒋海元,跟当时在班任教的朱陆豪、王冠强学习京剧武功,后师承石文户学台湾歌仔戏导演艺术,曾在国立复兴剧艺实验学校歌仔戏科专任教师,教武打,后曾任宜兰县立兰阳戏剧团副导演、执行导演,辅助艺术总监兼导演黄春明
主演大师级英雄刘老师琢瑜先生。
他在石文户执导的叶青歌仔戏团大型舞台公演《冉冉红尘》担任助理导演。
《看海的日子》是一部1983年上映的台湾电影,依据台湾作家黄春明所撰写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沈登恩,台湾嘉义市人,远景出版社负责人,激励黄春明、七等生、李乔、陈若曦等出书,让金庸小说作得以在台湾禁书列表,被誉为“梦幻出版家”。
《儿子的大玩偶》为依据台湾作家黄春明所撰写的小说《儿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顶帽子》和《苹果的滋味》为基础,再进行改编的集锦电影作品。上映前,虽已通过行政院新闻局审核,却遭保守派的影评人士运用“中国影评人协会”名义书写黑函密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指称本片贫穷落后及违章建筑的画面不妥当,恐有影响国际形象的疑虑;导致属于党营企业的中央电影公司在未经过导演万仁同意下,打算径自修剪《苹果的滋味》部分片段。为此,万仁透过《联合报》记者杨士琪于报纸上披露后,随即引发台湾舆论界一阵哗然,纷纷批评中影的官僚作风,迫使中影放弃删减影片内容。最终,影片逃脱过被删剪的命运,一刀未剪通过上映,让此片的创作理念得以保全,而此事件也经常被戏称为“削苹果事件”。
儿子的大玩偶》为台湾作家黄春明创作的一部小说,描写小人物的无奈和困境的写实主义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