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 编辑
黄百韬又作佰韬,外号:杂牌将军,一名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名黄新,天津府人祖籍广东省嘉应州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徐蚌会战时与解放军作战,在碾庄战役战败后自杀
1
相关
碾庄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淮海战役中第一阶段的战役。黄百韬率领的国军第7兵团在江苏省邳县碾庄圩被解放军围歼。战役从1948年11月12日开始,22日结束,历时11天。它是一场决定性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讲碾庄战役决定了淮海战役的结局。
碾庄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淮海战役中第一阶段的战役。黄百韬率领的国军第7兵团在江苏省邳县碾庄圩被解放军围歼。战役从1948年11月12日开始,22日结束,历时11天。它是一场决定性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讲碾庄战役决定了淮海战役的结局。
碾庄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淮海战役中第一阶段的战役。黄百韬率领的国军第7兵团在江苏省邳县碾庄圩被解放军围歼。战役从1948年11月12日开始,22日结束,历时11天。它是一场决定性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讲碾庄战役决定了淮海战役的结局。
百韬桥,台湾公路桥梁之一,位于宜兰县大同乡太平村栖兰山庄以北三公里,省道台七线0公里处,省道台七线86.6公里处,属于广义的栖兰地区,海拔约330米。该桥跨越排骨溪。原为北横公路东端终点,今为中横宜兰支线北端起点。桥名“百韬”,为纪念国共内战之中,徐蚌会战战败自杀的中华民国国军将领黄百韬而命名。
李文忠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蒋王庙街6号,徐达墓东北,坐西朝东,为明代开国功臣、岐阳王李文忠的墓葬,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墓前为神道,其上依次为华表、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和文臣各一对,其中右侧石马为成品,配有马夫,左侧石马则为半成品。神道碑与其他明功臣墓通常立于最前端的方式不同,立于神道左前侧约30米处并面向神道,碑上为洪武十九年董伦所撰碑铭。中为享殿前门遗址和享殿遗址,台基均以城墙砖砌筑,从遗留柱础判断,享殿前门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享殿为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后为墓冢,冢前为其十八世孙李永钦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的“明岐阳王神道”碑。墓后山有民国所葬黄百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