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首都 编辑
中华民国首都自1912年建国以来曾迁移至多座城市,最近一次是在1949年迁至台北市。在此之前,京兆地方南京市曾先后成为中华民国首都长达十年以上。此外,国民政府时代曾在一·二八事变爆发时将洛阳市立为行都、将中国抗日战争的临时首都重庆市立为重庆陪都时期,亦有在西安市设立西京的计划。
2
相关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又称民国时期,是指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至1949年底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间,中华民国首都在中国大陆的中华民国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共和立宪制的时期。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又称民国时期,是指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至1949年底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间,中华民国首都在中国大陆的中华民国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共和立宪制的时期。
中正区是中华民国台北市的区之一,位于台北市西南侧,其涵盖台北城大部分区域,为台北市区较早开发的区域,也是台北都会区的核心,除了有台北著名旅游景点与地标的中正纪念堂、中华民国首都的博爱特区与中华民国政府多座落于该区,区内的台北车站为全台湾最大交通枢纽,确立其都心的特殊地位。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又称民国时期,是指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至1949年底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间,中华民国首都在中国大陆的中华民国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共和立宪制的时期。
沪宁铁路由中国上海市通往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东接沪杭铁路,西接津浦铁路、宁铜铁路等,由于南京市曾是中华民国首都,因此该铁路在1928年至1949年曾被称为“京沪铁路”,现为京沪铁路的一段,称“京沪线沪宁段”。
南京市,通称南京,简称“京”,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在民国纪年十六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至民国纪年三十八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前所设置的12个院辖市之一,在民国纪年三十八年前为中华民国首都,也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以南京城为主体,辖区面积小于今南京市。
中华民国在台迁都议题,指的是两岸分治后位于台湾地区的中华民国,将中华民国首都由台北市迁移到其他都市的议题。
南京铁路渡轮,在1949年前称为中华民国首都铁路轮渡,位于南京市,轮渡站分别位于长江两岸的浦口区和下关区。轮渡于1933年10月正式通航,1973年5月停航、转为军事战备用途。在南京长江大桥开通前,沪宁铁路与津浦铁路由此轮渡连接,直通运行列车也由此渡江,以继续行程。
江苏省,简称“苏”,是原中华民国下辖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为延续清代所设置的22省之一,亦是华中七省之一。民国初年,辖区大体与今江苏省相近。民国纪年十六年时,剥离出上海特别市、南京特别市。民国纪年三十八年国府迁台前南京特别市为中华民国首都
南京市,通称南京,简称“京”,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在民国纪年十六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至民国纪年三十八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前所设置的12个院辖市之一,在民国纪年三十八年前为中华民国首都,也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以南京城为主体,辖区面积小于今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