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编辑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朝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朝传奇,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唐诗汉赋并称。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朝明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古体诗、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武术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钟嗣成,元大梁人,字继先,号丑斋。生卒不详,活跃于元文宗年间。曾为江浙行省掾史。著有元曲解题目录《录鬼簿》以及专集《丑斋乐府》。其杂剧著作《郑庄公》、《蟠桃会》、《诈游云梦》等失传。
录鬼簿》,元钟嗣成著。有上、下二卷。《录鬼簿》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 记载元曲作家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目录。录作家152人,作品名目458种,作家分为 7类:“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方今名公”,“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已死才人不相知者”,“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
散曲是元代中国所流行、配上歌词的乐曲,与杂剧合称为元曲。散曲与杂剧不同的是,散曲唱而不演,用作清唱,不能伴演。
全元散曲》是一部元代散曲总集,作者是元曲学者隋树森,196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共收元曲作家213家,小令3760余首,套曲410余套。取材范围除后人总集、别集、选集外,还从曲谱、曲话、笔记、方志等共117种材料广为搜集;并加以校勘、订正,注明出处。1982年隋树森将《全元散曲》加以编选增补,完成《全元散曲简编》,1984年出版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
元曲共计15宫,447支曲牌。
徐琰,字子方,号容斋,又号养斋、汶叟,男,东平府人,元朝政治人物、元曲作家。时与阎复、李谦、孟祺,号称“东平四杰”,就学于东平府学。徐琰被后人称为“词林英杰”。曾任翰林学士,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杭州西湖书院主持等。
倩女离魂》,全名为《迷青琐倩女离魂》,取材自唐朝陈玄祐所作传奇《离魂记》,是由元曲作家郑光祖所创作的杂剧。今有《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本、《柳枝集》本等四种版本。
隋树森,字育楠,生于北京,原籍山东省招远县东良村,元曲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