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 编辑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鉴》改译托欢特穆尔,元朝庙号为惠宗,蒙古语称号乌哈噶图汗,明朝谥号为顺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他是元朝北迁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后领导北元继续与明朝对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3日,在位37年。
1
相关
岛夷志略》原称《岛夷志》是由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于元顺帝至正九年为当时市舶司所在地泉州县的县志所著的附录。后来汪大渊将《岛夷志》简化名为《岛夷志略》,在他的故乡江西南昌刻印刻单行本。《岛夷志略》记述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飘洋过海亲身经历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个地方的地理、风土、物产,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献。
痢疾,是一种传染病。依传染性的致病生物体不同而分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元朝皇帝元顺帝和唐朝皇帝唐太宗便是死于痢疾。
阿剌忒纳答剌,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文宗图帖睦尔的长子,母亲是弘吉剌·卜答失里皇后。原封燕王。至顺元年十二月初五辛亥,元文宗册立他为太子。至顺二年正月十五辛卯,阿剌忒纳答剌去世。之后,元文宗以为太子之死,是因为他误信奸臣燕铁木儿杀死大哥元明宗的报应,所以他死后皇位由明宗的儿子元宁宗、元顺帝继承。
彻里帖木儿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初为宿卫,后为监察御史、刑部尚书。天历元年元文宗即位,任同知枢密院事,受命统军三万守卫居庸关,抵抗上都拥立元天顺帝的军队。历任中书省左丞、右丞。次年,为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行事果敢,当时官员以黄河清为祥瑞上报,他不以为然。请求事急不用上奏就赈济饥荒。至顺元年,万户伯忽在云南叛乱,他担任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伐,再任上都留守。后来转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御史中丞。元顺帝至元元年,担任中书省平章政事。他在江浙发现科场腐败,入朝后于是请求废除科举。以学校的庄田改供怯薛,随后被弹劾,得罪了右丞相伯颜,被贬到南安,在贬所去世。
周伯琦字伯温,饶州府人。元代官员、书法家。曾任南海区主簿,后升为翰林院修撰。元顺帝至正元年,由修撰特例拜为宣文阁授经郎、鉴书博士,转经筵官、崇文监丞,以南人出身而于至正十二年四月由翰林直学士、兵部侍郎拜监察御史,陪同皇帝巡幸元上都。其升转的原由则是当年二月下达的圣旨,禁止任官时的种族歧视现象。伯琦特别擅长篆书,为当时篆书名家。曾在元仁宗时期的宣文阁供职,受到书法家康里巙巙的赞扬。据杨士奇的记载,巙巙称:“周伯琦篆书,今世无过之者。”其篆书作品《相鹤经》今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澎湖寨巡检,中国历史上的官职,始设于元世祖至元18年11月,为福建泉州路同安县澎湖寨巡检司首长,是元朝最基层的官员。澎湖寨巡检为中国首度在澎湖群岛设置的官职,使澎湖正式受到中国治理早于台湾403年。而在元顺帝至正年间在任的陈信惠,据信是首位汉人任此职位者。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朝毕沅撰。《续资治通鉴》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书二二〇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为精确,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孔讷,表字言伯,明朝曲阜人。孔子的第五十七代嫡长孙,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正月二十一日,是衍圣公孔希学与元配董氏的独子。明太祖洪武十七年袭封衍圣公。此后每年都要入朝觐见,位列文臣首位。建文二年九月十六日过世,享年四十三岁。
阿剌忒纳答剌,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文宗图帖睦尔的长子,母亲是弘吉剌·卜答失里皇后。原封燕王。至顺元年十二月初五辛亥,元文宗册立他为太子。至顺二年正月十五辛卯,阿剌忒纳答剌去世。之后,元文宗以为太子之死,是因为他误信奸臣燕铁木儿杀死大哥元明宗的报应,所以他死后皇位由明宗的儿子元宁宗、元顺帝继承。
燕帖古思,孛儿只斤氏,元朝皇族。元文宗图帖睦尔的次子,母亲是卜答失里。原名古纳答剌,至顺三年三月廿四癸巳,古纳答剌更名燕帖古思。元统元年,元顺帝继位,在卜答失里皇后、燕帖木儿的策划下,册立堂弟燕帖古思为太子。至元六年六月十四丙申,元惠宗下诏撤文宗庙主,太皇太后卜答失里放逐到东安州安置,流放太子燕帖古思到高丽。七月十六丁卯,燕帖古思在流放途中道被杀,害于阔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