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 编辑
北元,明朝建国后对漠北元朝残存政权之称。至正二十八年,明军攻克大都,元惠宗北走开平,与明对抗。北元始于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终于脱古思帖木儿天元十年,为“都沁·都尔本”所取代。
1
相关
权皇后北元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的皇后,高丽人,出身安东权氏。
鞑靼,古时汉族对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统称,明朝专指东蒙古人。15世纪初,蒙古逐渐形成了东、西两大势力。东部由原来北元朝廷统治的各部组成,游牧于漠北漠南,明朝称之为“鞑靼”。西部便是游牧于蒙古草原西北的瓦剌部。当时东蒙古分为各自为政的诸部,左翼方面有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卫和科尔沁等部,右翼方面有永谢布、鄂尔多斯、土默特部和阿苏特等部。鞑靼属元裔,或虽非元裔但为蒙古本支,亦即《新元史》所称之黑达达;至清朝为喀尔喀部,亦即现在所通称之喀尔喀蒙古。
八思巴字,也常被称为八思巴文,是蒙古元朝忽必烈时,由国师八思巴根据当时的藏文字母而制定的一种文字,用以取代标音不够准确的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的蒙古文字。然而此时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大元和四大汗国各自为政,因此八思巴字一直只有元朝采用,并主要用作为汉字标音符号。被明朝推翻之后,八思巴字遂废弃不用,但还在北元通行过一段时期。到了明末,蒙古高原的蒙古人被其他国蒙古民族同化,转而重新采用蒙古文字。
权谦,高丽王朝官员,北元权皇后之父。本贯安东权氏。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清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鉴》改译托欢特穆尔,元朝庙号为惠宗,蒙古语称号乌哈噶图汗,明朝谥号为顺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他是元朝北迁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后领导北元继续与明朝对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3日,在位37年。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清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鉴》改译托欢特穆尔,元朝庙号为惠宗,蒙古语称号乌哈噶图汗,明朝谥号为顺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他是元朝北迁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后领导北元继续与明朝对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3日,在位37年。
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是北元第三位君主,第十七位蒙古大汗,也是最后一任北元皇帝。他是史称北元末主,或以他的年号天元称为天元帝。根据元明史籍记载来看,他应是元昭宗元昭宗的弟弟。明代王世贞《北虏始末志》记载,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前是益王。1378年5月13日—1388年11月1日在位,在位10年。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清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鉴》改译托欢特穆尔,元朝庙号为惠宗,蒙古语称号乌哈噶图汗,明朝谥号为顺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他是元朝北迁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后领导北元继续与明朝对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3日,在位37年。
元顺帝妥懽贴睦尔,清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鉴》改译托欢特穆尔,元朝庙号为惠宗,蒙古语称号乌哈噶图汗,明朝谥号为顺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他是元朝北迁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之后领导北元继续与明朝对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3日,在位37年。
地保奴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孛儿只斤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