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意识论战是1983年至1984年间主张台湾本土意识及台湾独立运动的台湾知识分子及政治运动人士通过党外杂志进行的一场思想论战,主题在于台湾人应抱持怎样的国族认同。由于台湾当时仍处于威权统治时期,长期的中国民族主义观念与政治神话也根深柢固,赞成台湾意识的一方不敢或不能直接举起“台湾意识”或“国族认同”的旗帜,所以论战是以所谓“台湾结”对“中国结”的形式展开,因此该论战又被称为“台湾结与中国结论战”。这场论战使文学运动与政治运动更紧密结合,台湾意识成为公开话题,打开了国族认同的思想与言论禁区,并为日后台湾独立的理论论述及运动开展创造了空间。
高玉树,台湾台北市兴雅庄车层人,政治人物,早稻田大学机械学士,在台湾戒严时期曾以党外身份两度当选民选台北市市长,任期总计六年余,而于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又出任第一任官派台北市市长,任期近五年,对台北市市政贡献极多。台北市长卸任后历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政务委员、总统府资政。
言论自由日是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节日与岁时列表,又称跳跳日,在2016年12月22日由行政院宣布定于4月7日,目的在纪念党外政论杂志《自由时代周刊》创办人郑南榕为追求言论自由而殉道的精神。该纪念日的制定,起源于《自由时代周刊》于1988年12月10日刊登“台湾共和国新宪法草案”,宣扬台湾独立运动;身为该杂志创办人兼总编辑的郑南榕,因此被国民党政府指控意图分裂国土,而在1989年1月21日接到法院的叛乱罪到案传票。他为了“争取百分之百的言论自由”的理念,于1989年4月7日在杂志社内拒捕自焚身亡。
庄姬美,台湾政治人物,新竹市人,党外人士,曾任新竹市选区台湾省议员。其夫为首届新竹市市长、新竹市“施家班”领袖施性忠。
自由巷,挂牌设立于2012年8月,位于台湾台北市民权东路三段106巷3弄,全长365米、宽约6米,巷内有党外政论杂志《自由时代》周刊办公室原址。该刊创办人郑南榕因宣扬台湾独立运动而接到涉嫌叛乱的法院传票,他为了凸显“争取百分之百的言论自由”而于1989年4月7日拒捕自焚,此后被誉为“焚而不毁台湾魂”。11号3楼自焚所在的总编辑室保留至今,并于1999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成立郑南榕纪念馆。
康宁祥,台北市万华区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民主运动参与者。曾任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为台湾党外运动要角。是自1970年代之后台湾新一代崛起的本土政治人物。康宁祥也是少数与蒋经国有过来往与交情的党外政治人物之一。
何春木,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台中市人,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省议员、台湾省、台中市议会等职。何春木为台中市“何派”创始人、民主进步党创党大老,早年以党外之身参政,何春木曾多次挑战台中市市长选举未果,但却对台中市党外势力的形成与壮大办演关键性的角色。绿营人士封何春木是“党外桧木”,他从中国民主党、美丽岛杂志社到民主进步党创党无役不与,见证台湾反威权的发展。他也被政坛定位为“温和改革派”,个性温和,没有明显的派系色彩,维持超然地位。
桃园机场事件,又称中正机场事件、中正机场事件滋扰案,1986年11月30日发生于台湾桃园县的一起政治示威活动。列名黑名单流亡美国的多位党外人士,在民主进步党成立后,希望回到台湾,但在桃园机场被阻止入境。11月30日,许信良等人预备经由日本东京回台。群众在机场外进行游行示威,声援异议人士回台湾,与军警发生冲突,成为当时的新闻焦点。
刘宜良,男,江苏靖江人,台湾作家,台北政工干校新闻系肄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夜间部英语系肄业、美利坚大学政治学硕士。笔名江南、丁依等, 姚嘉文等党外人士称之为刘江南
刘宜良,男,江苏靖江人,台湾作家,台北政工干校新闻系肄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夜间部英语系肄业、美利坚大学政治学硕士。笔名江南、丁依等, 姚嘉文等党外人士称之为刘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