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渠,又称卫运河,与卫河、南运河古代统称卫河。因源出春秋时期卫国而得名,卫运河曾称清河,也叫清水。是隋唐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自沁水南达于卫河,又东北至涿郡,近一千九百里,属海河水系,是冀鲁两省的边界河道。上源漳河、卫河,两河于馆陶县徐万仓汇流后称卫运河。俗谓漳卫运河,流经河北省馆陶县、临西县、清河县、故城县,山东省冠县、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平原县等9县,至四女寺枢纽,是一条防洪、灌溉、航运综合利用的河道。卫运河长156.6公里,其中在邯郸境内河长40.5公里,流域面积为55平方公里,是河北省中南部最大的行洪河道。历史上曾与上游卫河、下游南运河统称卫河,清代将临清至天津段称南运河,临清以上称卫河。1958年,四女寺枢纽建成后,将徐万仓以上称卫河,徐万仓至四女寺段专称卫运河,四女寺至天津段称南运河。
吕不韦,中国战国时代政治人物,卫国濮阳人,初为大商人,后来成为秦国丞相,封文信侯,在秦为相十三年。广招门客以“兼儒墨,合名法”为思想中心,合力编撰《吕氏春秋》,有系统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为先秦杂家代表人物之一。
长狄,亦作“长翟”,漆姓,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部落,属于狄人的一支,因其人特别长大而得名,孔子说长狄是虞夏时防风氏、商代汪芒氏的后裔。长狄分布于姜齐、鲁国、宋国、卫国之间;一说流动于西起今山西平阳、潞安,东至山东边境一带。
颜浊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没有记载,《吕氏春秋·尊师篇》作颜涿聚,《韩诗外传》作颜鄙聚, 《晏子》作颜烛邹,又作颜仇由、颜斫聚、颜喙聚、颜烛趋、颜烛雏、颜庚。春秋时期齐国人,一说为卫国人。孔子弟子。
仲由,字子路,或称季路,鲁国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亦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少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子路后来追随卫国大夫孔悝,在卫后庄公发动的兵变中,子路为了救孔悝而殉职,其遗体被卫后庄公施以醢刑。
公子首,春秋时期曹国的公子。前589年六月癸酉,齐晋鞍之战爆发,晋国郤克、卫国孙良夫、曹国公子首、鲁国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率军与齐国齐顷公军队交战。在鞍地大败齐军。
商鞅,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政治家、统帅,法家法派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县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公孙弥牟,姬姓,名弥牟,字子之;一说名木,字弥牟,死后谥号文,也称为文子,子南弥牟。卫灵公幼子卫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儿子公孙弥牟就以子南为氏。弥牟作为公孙,担任卫国的将军,在卫悼公时担任国相。《大戴礼记》记录了他和子贡的对话,称之为卫将军文子。子南弥牟的儿子被称为将军文氏,而弥牟另一支后代子南劲就是卫平侯。
仲由,字子路,或称季路,鲁国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亦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少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子路后来追随卫国大夫孔悝,在卫后庄公发动的兵变中,子路为了救孔悝而殉职,其遗体被卫后庄公施以醢刑。
卫后庄公,姬姓,名蒯聩,为春秋时期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为了与前代的卫前庄公分别,故学者时称卫后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