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辖区 (中华民国) 编辑
县辖区是中华民国曾经存在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类型之一,介于之间,不具地方自治团体身份,仅作为县政府的派出机关。最高首长为区长,由所属县之县长指派;行政机关则称为“区署”。
1
相关
虎尾郡役所,是位于台湾云林县虎尾镇公安里、1931年落成的帝冠样式台湾日治时期地方政府厅舍建筑,二战后曾作为县辖区、云林警分局使用,今列云林县历史建筑,以“云林布袋戏馆”之名展览布袋戏文物与表演,也是云林国际偶戏节的活动场地。
马公支厅为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而该支厅隶属澎湖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改置马公区一段时间,以接收原日治时期之衙署厅舍,并办理该地区之行政工作;马公区也是当时澎湖县两个县辖区之一。
马公支厅为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而该支厅隶属澎湖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改置马公区一段时间,以接收原日治时期之衙署厅舍,并办理该地区之行政工作;马公区也是当时澎湖县两个县辖区之一。
虎尾郡役所,是位于台湾云林县虎尾镇公安里、1931年落成的帝冠样式台湾日治时期地方政府厅舍建筑,二战后曾作为县辖区、云林警分局使用,今列云林县历史建筑,以“云林布袋戏馆”之名展览布袋戏文物与表演,也是云林国际偶戏节的活动场地。
望安支厅为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该支厅隶属澎湖厅。二战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改置望安区,为澎湖县两个县辖区之一,至1950年废。
望安支厅为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该支厅隶属澎湖厅。二战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改置望安区,为澎湖县两个县辖区之一,至1950年废。
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其活动的各地建立的政权,包括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和中共各边区政府。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遵守“三三制原则”。其中,抗日民主政府甚至设置到县政府和县辖区。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行政区域内时常会出现日本扶持的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并立的情况。
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其活动的各地建立的政权,包括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和中共各边区政府。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遵守“三三制原则”。其中,抗日民主政府甚至设置到县政府和县辖区。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行政区域内时常会出现日本扶持的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并立的情况。
区长指区政府的行政长官。最初是1920年代,国民政府设置的县辖区的行政长官。1929年,《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县组织法 (民国18年)|s:县组织法 (民国18年)》第二十八条规定“区置公所,设区长一人,管理区自治事务。”1949年两岸分治后,中华民国已无县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余南山区。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体系中,区长是市辖区的行政长官。
中峰区为台湾战后时期台中县短暂存在的一个县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