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 编辑
标语或口号,是在政治社会商业军事或是宗教等范筹上所使用的一句容易记忆的格言或者宣传句子,主要用作反复表达一个概念或者目标。标语的种类多不胜数,由书面至颂唱、禅理到通俗亦有。很多时候它们简单的修辞特色为详情留下很少的想像空间,因此它们多被用作一个统一目的的社会表达,甚于为特定对象而作的映射。
1
相关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或译按需分配是马克思在其1875年出版著作《哥达纲领批判》提出之口号。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此种状态会于已发展的共产社会,物质生产力后稀缺之后发生。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推出的以中国人物为主题的评选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口号,每年评选一次,每次一般有10名个人及一个群体当选。该活动被中国媒体称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推出的以中国人物为主题的评选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口号,每年评选一次,每次一般有10名个人及一个群体当选。该活动被中国媒体称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天天乐翻天》为台湾电视公司综艺节目,播出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18:00~18:30或18:30~19:00,是《强棒出击》的接档节目,制作人是李典勇、沈玉琳,制作单位是艾迪尔传播,固定伴奏者是孔锵,1995年9月18日开播,1998年12月7日停播,节目口号是:“《天天乐翻天》,翻天!”
政治运动,又叫政治活动、社会运动、社会政治运动,是一种改变政治体制的一种行为。在民主国家,政治运动多由民众或社会团体发起,以示威游行、静坐等方式,迫令执政当局屈服,以达到社会变革;在极权主义国家与共产主义国家,则多由执政当局发动,内容与执政者的意识形态相关。政治运动多有其发起口号,以吸引更多民众参与。
权力归花儿是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1960年代的美国反文化活动的口号,标志着消极抵抗和非暴力意识形态。源于反越南战争运动。这口号是由美国垮掉的一代艾伦·金斯堡于1965年所提出的,主张以和平方式来反对战争。嬉皮士信奉象征主义,他们身穿绣花和色彩鲜明的衣服,头上戴花,并且向市民派发鲜花,因而被称为花的孩子。口号后来概括为一个现代人与嬉皮士运动、毒品文化、迷幻音乐、迷幻艺术和社会放任有关。
品牌包括名称、徽标、口号和/或关联产品、服务、城市或公众人物的设计企划。
权力归花儿是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1960年代的美国反文化活动的口号,标志着消极抵抗和非暴力意识形态。源于反越南战争运动。这口号是由美国垮掉的一代艾伦·金斯堡于1965年所提出的,主张以和平方式来反对战争。嬉皮士信奉象征主义,他们身穿绣花和色彩鲜明的衣服,头上戴花,并且向市民派发鲜花,因而被称为花的孩子。口号后来概括为一个现代人与嬉皮士运动、毒品文化、迷幻音乐、迷幻艺术和社会放任有关。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推出的以中国人物为主题的评选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口号,每年评选一次,每次一般有10名个人及一个群体当选。该活动被中国媒体称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啦啦队是在竞赛活动中,在场边为参赛者加油、喝彩和士气的活动队伍,通常见于大学、高中和专业的运动队伍,甚至部分的中小学也设有啦啦队组织。他们打气的方式,是利用各种道具、口号、加油歌、海报和舞蹈动作,来达到鼓舞士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