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垂映,本名陈瑞荣,战后改名陈荣,台湾台中人,台湾日治时期文学家。台中一中、早稻田大学毕业。1935年曾参与台湾文艺联盟东京支部的活动。毕业返台进入大和拓殖株式会社任职。1942年赴新加坡,1946年返台进入彰化银行任职,1972年转任中国信托投资公司任副总经理。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暖流·寒流》。
台湾文艺联盟佳里支部是台湾日治时期的文学组织,为台湾文艺联盟于1935年6月1日在台南州北门郡佳里街所成立的支部,对盐分地带文学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该支部成立以前,盐分地带的文学仍以传统汉诗文为主,而该支部成立后,盐分地带的文学开始汇入台湾新文学运动的主流。
台湾文艺协会,是台湾日治时期居住在台北的台湾作家所组织的文艺团体,先后发行《第一线》与《先发部队》,虽然该协会与杂志的寿命存在时间极短,但是在凝聚台湾人作家的向心力方面,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该协会与另一个留日学团体“台湾艺术研究会”成员,后来几乎成为“台湾文艺联盟”的成员。该会存在时间是1933年10月到1935年1月。
江灿琳 ,台中市人,台中师范毕业后,入日本大学就读。曾为台湾文艺联盟会员,作品以诗为主,另有随笔、评论,散见于《台湾文艺》、《台湾新文学》,以及《台湾新民报》、《台湾新闻》文艺栏。
台湾文艺:昭和九年11月15日创刊,昭和11年8月28日杂志停刊,一共发行15期。该杂志停刊没有多久,其发行机关台湾文艺联盟也销声匿迹。该杂志以台中地区为中心,网罗全岛各地的作家,并且和东京的留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对台湾新文学运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该杂志台湾话、日文作品皆可投稿,属于月刊,内容分为评论、小说、戏曲、诗、随笔、学术研究六个部分。由于领导人士“张深切认为,台湾文学不该建筑在既成的中国、日本、欧美路线,而应建筑在台湾的‘真’、‘实’之上,因此台湾文艺融合了各种不同主张的作家,强调在‘非常时代’伸张发言权的文艺舞台非常重要,作家们应努力地实现文艺大众化,以‘同志亲睦、文艺振兴’为宗旨,不标榜特定意识型态。在台湾人创办的文艺杂志当中,台湾文艺的寿命最长,登场作家也最多”。
林越峰,本名林海成,林越峰是其笔名。林越峰本籍台湾台中;台湾日治时期知名作家,亦曾为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文艺联盟重要成员。
徐玉书 ,原名徐青光,嘉义市人,台湾日治时期新文学作家。徐玉书曾加入“台湾文艺联盟”,并且与一些嘉义地区的文友努力,成立“台湾文艺联盟嘉义支部”,小说、新诗、随笔均有写作。
杨华,台湾诗人,原名杨显达,笔名杨位、杨华、扬花、器人等。屏东县人,生于台北。青年时代曾任教私垫,1919年后,受五四运动影晌,一生坚持用汉文写作,诗歌和小说都充满控诉精神,对台湾人的苦难怀有同情之心,1926年开始创作,1927年因治安警察法违反事件被捕下狱,1934年参加台湾文艺联盟,1935年发表《一个劳动者的死》和《薄命》两篇小说,1936年5月30日不堪贫病悬梁自尽。其诗短小精悍,文字朴素,受冰心、梁宗岱影响,诗作有《黑潮集》、《心弦》、《晨光集》等,共计200余首。
杨华,台湾诗人,原名杨显达,笔名杨位、杨华、扬花、器人等。屏东县人,生于台北。青年时代曾任教私垫,1919年后,受五四运动影晌,一生坚持用汉文写作,诗歌和小说都充满控诉精神,对台湾人的苦难怀有同情之心,1926年开始创作,1927年因治安警察法违反事件被捕下狱,1934年参加台湾文艺联盟,1935年发表《一个劳动者的死》和《薄命》两篇小说,1936年5月30日不堪贫病悬梁自尽。其诗短小精悍,文字朴素,受冰心、梁宗岱影响,诗作有《黑潮集》、《心弦》、《晨光集》等,共计200余首。
杨华,台湾诗人,原名杨显达,笔名杨位、杨华、扬花、器人等。屏东县人,生于台北。青年时代曾任教私垫,1919年后,受五四运动影晌,一生坚持用汉文写作,诗歌和小说都充满控诉精神,对台湾人的苦难怀有同情之心,1926年开始创作,1927年因治安警察法违反事件被捕下狱,1934年参加台湾文艺联盟,1935年发表《一个劳动者的死》和《薄命》两篇小说,1936年5月30日不堪贫病悬梁自尽。其诗短小精悍,文字朴素,受冰心、梁宗岱影响,诗作有《黑潮集》、《心弦》、《晨光集》等,共计20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