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陶,高雄旗后人,日治时期曾参与台湾农民组合、“台湾文化协会等团体,名列重要干部,为社会运动健将,与文学家杨逵为夫妻档运动同志。1950年代后转而参与妇女会相关活动,投身于“台湾省妇女会”、“台中妇女会”“台中县妇女会”。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包括〈爱的结晶〉、新诗〈病儿〉、〈我的教练真严厉〉。做为一个出生于20世纪初的台湾女性而言,叶陶的生命史,体现了台湾历史变迁中的不同面貌,而她的社会参与,也展现了一个传统女性的自我解放历程。
《台湾大众时报》为台湾台湾日治时期新文协之机关刊物,由台湾大众时报社刊行,为不定期刊,发行宗旨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发行地点位于日本东京。编辑部主任为王敏川,而重要撰稿者则包括蔡孝乾、黄石辉、苏新、杨逵、赖和、简吉、连温卿、翁泽生等人。1928年5月7日创刊,至7月9日止,总计发行10期。《台湾大众时报》与于1928年4月成立的台湾共产党有密切的联系。
河原功,台湾文学研究者,出生于东京都,日本成蹊大学研究所硕士。2010年自成蹊高中教职退休。长年担任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兼任讲师,开设台湾文学课程。现任一般财团法人台湾协会理事。
1968年接触台湾文学后便深受吸引,多次造访戒严体制下的台湾,与杨逵、王诗琅、池田敏雄等战前知识分子有深切情谊。长年从事台湾研究史料的发掘与探究工作,深耕台湾文学五十载。从雾社事件到战败遣返、从佐藤春夫到杨逵,著作等身、成就斐然。
路寒袖,本名王志诚,生于苗栗苑里镇,后迁居台中大甲区镇。就读国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时,接触王尚义的作品,因而进入写作殿堂。高三下,开始新诗创作,并在台中民声日报发表作品。高中毕业,与杨逵同在东海花园生活四个月,该经验对其创作与生活观有深远影响。后入东吴大学中文系就读。于1991年发表第一首台语诗作〈春雨〉,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早,寒》;隔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忧郁三千米》;1995年出版第一本台语诗集《春天的花蕊》;2003年出版第一本绘本书《像母亲一样的河》;曾以〈画眉〉、〈思念的歌〉分别拿下第六届与第七届金曲奖。于2005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长,并于2014年至2018年担任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长。
杨翠,为台湾日治时期新文学作家杨逵的长孙女,受祖父影响,亦走上文学的道路,并于大学任教,为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教授。
杨自2018年10月15日起出任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代理主委,其后于2020年5月26日经立法院投票同意人事任命,获真除为促转会主委,2021年5月30日卸任。
《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为一本汉译日文小说选集。胡风主编、翻译。1936年4月由中国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发行。内容收录台湾作家杨逵的〈送报伕〉、吕赫若的〈牛车〉以及朝鲜半岛作家张赫宙的〈山灵〉、〈上坟去的男子〉、李北鸣的〈初镇〉、郑遇尚的〈声〉等六篇作品。本小说集为中国首次正式介绍日治台湾作家及其作品的纪录。1936年5月,胡风再次将上述作品编辑为《弱小民族小说选》,由中国上海生活书店发行。
《台湾新文学》,台湾日治时期的文学刊物,1935年12月28日创刊,由台湾新文学杂志社编辑发行,集结了台湾全岛进步的作家。有中日两种语文的版本。刊物中文部分为赖和、杨守愚、吴新荣等人主笔,创办人杨逵负责日文部分。1937年6月15日,日本当局下令废止汉文杂志,《台湾新文学》被迫终刊。在一年半多的时间内,共发行15期及新文学月刊两期。
《台湾新文学》,台湾日治时期的文学刊物,1935年12月28日创刊,由台湾新文学杂志社编辑发行,集结了台湾全岛进步的作家。有中日两种语文的版本。刊物中文部分为赖和、杨守愚、吴新荣等人主笔,创办人杨逵负责日文部分。1937年6月15日,日本当局下令废止汉文杂志,《台湾新文学》被迫终刊。在一年半多的时间内,共发行15期及新文学月刊两期。
台湾文艺联盟成立于昭和九年5月6日。该联盟为台湾日治时期成立的民间文学组织,为台湾全岛进步作家的大集结,许多路线或派别不同的新文学运动者皆参与其中。然而由于杨逵等人的文学理念与主事者张深切、张星建等人不同,在昭和十年脱离该联盟,另外发行《台湾新文学》。杨逵此举虽然没有让联盟垮掉,但多少打击到其高昂的士气。该联盟在昭和十一年8月底解散。
〈新闻配达夫〉,中译标题为〈送报伕〉,是杨逵自1932年5月19日起连载小说于《台湾新民报》的日文小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