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凹尾龙 编辑
后凹尾龙属,又名后空尾龙,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蒙古戈壁沙漠。模式种是斯氏后凹尾龙。1965年波兰和蒙古的科学家发掘出一具保存良好的骨骼,只缺乏头部和颈部,使后凹尾龙成为白垩纪晚期所知最详尽的蜥脚类之一。骨骼上的齿痕可能代表着尸体曾被掠食者啃食,并带走了现在缺失的部位。迄今为止,只有额外两具不完整的标本,包含部分肩部及尾部碎片。后凹尾龙是种相对小型的蜥脚类,身长估计约11.4至13米。如同其他蜥脚类,他以长在长颈上的小头以及由四个圆柱状腿支撑著筒状身躯为主要特征。后凹尾龙名字的意思为“后方空洞的尾巴”,意指其前段尾椎双后凹的不寻常情况。前述和其他骨骼特征使研究者推论后凹尾龙能够以后脚直立站起。
4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诸城巨龙是泰坦巨龙类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中国山东省,仅含单一物种臧家庄诸城巨龙,由莫进尤和同事于2017年根据单个肱骨所命名。本属可根据肱骨顶端的极端宽度及三角嵴扩张来鉴别,这两个特征表明其与后凹尾龙关系密切,区别在于肱骨底部关节面更平坦。诸城巨龙与山东龙、诸城龙和中国角龙在泛滥平原环境中同期共存。
后凹尾龙亚科是白垩纪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个演化支,被列为亚科。它由约翰·麦金托什在1990年命名。该亚科的物种分布于中国、蒙古和美国。Gonzalez等人将三个属归类于后凹尾龙亚科:阿拉摩龙、后凹尾龙和柏利连尼龙,尽管Díez Díaz等人在该分类群中只发现了阿拉摩龙和后凹尾龙。而后者的手部缺少腕骨和指骨。
北方龙属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属,化石是在2004年发现于中国北部辽宁省的孙家湾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晚期。北方龙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根据破碎的化石,身长被估计约12米,高4米,体重估计约10吨。根据中后段尾椎的型态,显示北方龙跟后凹尾龙是近亲;后凹尾龙是在蒙古国发现的泰坦巨龙类。
北方龙属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属,化石是在2004年发现于中国北部辽宁省的孙家湾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晚期。北方龙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根据破碎的化石,身长被估计约12米,高4米,体重估计约10吨。根据中后段尾椎的型态,显示北方龙跟后凹尾龙是近亲;后凹尾龙是在蒙古国发现的泰坦巨龙类。
北方龙属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属,化石是在2004年发现于中国北部辽宁省的孙家湾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晚期。北方龙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根据破碎的化石,身长被估计约12米,高4米,体重估计约10吨。根据中后段尾椎的型态,显示北方龙跟后凹尾龙是近亲;后凹尾龙是在蒙古国发现的泰坦巨龙类。
诸城巨龙是泰坦巨龙类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中国山东省,仅含单一物种臧家庄诸城巨龙,由莫进尤和同事于2017年根据单个肱骨所命名。本属可根据肱骨顶端的极端宽度及三角嵴扩张来鉴别,这两个特征表明其与后凹尾龙关系密切,区别在于肱骨底部关节面更平坦。诸城巨龙与山东龙、诸城龙和中国角龙在泛滥平原环境中同期共存。
北方龙属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属,化石是在2004年发现于中国北部辽宁省的孙家湾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晚期。北方龙是种四足草食性恐龙,根据破碎的化石,身长被估计约12米,高4米,体重估计约10吨。根据中后段尾椎的型态,显示北方龙跟后凹尾龙是近亲;后凹尾龙是在蒙古国发现的泰坦巨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