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 编辑
吴语,又称吴越语、江浙话、江东话,是吴越民系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主要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南部、苏中沙地话沙地话通州区靖江的部分地区、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的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四川、重庆、贵州、新疆亦有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吴语方言岛;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江浙沪的移民仍有使用吴语的现象。
2
相关
芜湖市,简称芜,古称鸠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境西界合肥市,南临铜陵市、池州市,东接宣城市,北依马鞍山市。地处长江沿江平原,长江自南往北流贯市境,城区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青弋江东有水阳江,西有漳河汇入。全市总面积6,026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364.44万,市人民政府驻鸠江区。芜湖是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中的Ⅱ型大城市,安徽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经济总量居安徽省第二位。2019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会议在此举办。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市区通用芜湖话,部分地区使用吴语等。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孙中山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小笼馒头,是一种诞生于中国江南地区的著名点心,吴语区以外又称小笼包,多处地方亦盛行,例如广东、香港、台湾,以“体小、馅大、汁多、味鲜、皮薄、形美”而著称。
齿龈颤音是辅音的一种类型, 在很多语言中使用,如俄语、藏语、西班牙语、亚美尼亚语和波兰语、意大利语、瑞典语、德语、阿拉伯语、挪威语、冰岛语、芬兰语、马来语、蒙古语、土耳其语、满语、鄂伦春语、锡伯语、泰语、维吾尔语、邵语、拉阿鲁哇语等。国际音标符号⟨r⟩反映了齿音、齿龈音和齿龈后颤音,其X-SAMPA符号也是⟨r⟩。在中文环境,齿龈颤音又称为大舌音、大舌颤音或弹舌音,与小舌颤音相对。齿龈颤音是舌尖颤音中的最常见的一种。除了部分西南官话和吴语宣州片等个别方言外,大部分地区的汉语变体及现代标准汉语均无此音。
金衢片,是吴语的一个方言片,主要分布在金衢盆地,人口620万,占吴语人口总数的12.4%。
在旧分区法中,金衢片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婺州片,其余地区属于处衢片。
闽北是习惯上的一个地理概念,指代的是福建北部的闽江上游地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福建、浙江、江西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位于福建的西北部,介于北纬26°15′~28°20′,东经117°00′~119°17′之间。闽北的范围大致相当于即今天的南平市管辖区域,包括有南平市和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4个县级市以及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5个县,面积达2.63万平方公里,2007年的人口达到306万人。闽北曾是古闽越族生活的地区,也是福建最早被汉人开发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也是福建的产粮重地,直到宋代都是福建的文化中心之一。闽北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很高,分布着包括闽语、吴语、赣语乃至北方汉语等汉语的多个支系。历史上,闽北地区曾为建安郡、永安军、剑州、建州、南剑州、邵武军、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北路道、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和南平专区的所在地。
东阳话吴语中的一种方言,属金衢片。
沙地话,别称崇明话或者启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之所以叫“沙地”是因为原先的崇明区、启东市和海门市,陆地是由长江入海时冲积出的一块块沙洲组成的。三地的语言几乎完全相同的原因是启东和海门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在古时从崇明迁来的。另外,南通市通州区、如东县以及张家港市等地方也有讲沙地话的居民。因此以沙地话为母语的人口大概有340多万。
义乌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金衢片,使用地区主要为浙江省义乌市,以义乌城里方言为代表。义乌市全境内用义乌话交流没有任何困难。由于义乌水陆交通方便,与外界交往频繁,义乌话受临近方言的影响较大,使义乌话产生了很多内部差异,有“义乌十八腔,隔溪不一样”的说法。
铜泾小片,亦称宣州小片、老宣州话,吴语宣州片的主要代表方言,又称西部吴语,因使用区域位于吴语区内西部、以原宣州府辖地为中心而得名,代表性语言为泾县茂林话。在安徽东南部的芜湖、铜陵、池州、黄山,江苏西南部的高淳及浙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在宣州吴语区当地人一般对外使用江淮官话,宣州吴语只在家庭内部使用,且区内遍布江淮官话移民方言岛,宣州吴语受到了江淮官话的严重渗透,使用区域日渐萎缩,方言现状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