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禄学院 编辑
圣保禄学院是耶稣会1594年澳门创立的一间天主教高等学院,亦为中国的第一所西式高等教育学校,位置座落于天主之母教堂与大炮台之间,属于一所传教士神学院,而办学经费主要由葡萄牙商人提供支持。
3
相关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属于“圣保禄学院天主之母教堂遗址”的组成部分之一,亦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大三巴”一名为华人对圣保禄学院及教堂的称呼,出自圣保禄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的汉语译音。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是一座位于澳门风顺堂区的天主教修院大楼,以及属于修院一部分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前者由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创办,后者则建成于1758年。圣若瑟修院成立之初是同为耶稣会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的分院,专门用以培训往赴中国内地传教的传教士。该修院自1784年起数度易名,计有“北京主教管辖御修院”、“修士团体之家”、“皇家教育进修所”、“澳门圣若瑟利宵修院”以至现称,又因圣若瑟圣堂的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故有“三巴仔”或“小三巴”之称。
耶稣会纪念广场是位于澳门大三巴牌坊前的广场,连接大三巴街、大三巴巷、大三巴斜巷、大三巴右街。该广场为纪念到澳门建立了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现时广场成了旅客参观、澳门旅游盛事、庆典,及外影拍摄场地之一。 耶稣会纪念广场是由一组宽大的梯级,及邻近四通八达的斜坡街道构成,其主题中心点是大三巴牌坊,北面设有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其东面是柿山,山上设有澳门大炮台及澳门博物馆。 广场的西北面是大三巴哪咤庙。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属于“圣保禄学院天主之母教堂遗址”的组成部分之一,亦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大三巴”一名为华人对圣保禄学院及教堂的称呼,出自圣保禄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的汉语译音。
葡汉辞典》是由意大利籍天主教耶稣会士罗明坚于1579年7月抵达澳门后,学习汉语所作的笔记手稿,内容包括葡语、拉丁字母之汉语注音、汉字构成,用于澳门圣保禄学院教授由欧洲来华的耶稣会士学习汉语之用。后由利玛窦等继续完善。是第一部葡语汉语辞典,是中欧文化交流的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是一座位于澳门风顺堂区的天主教修院大楼,以及属于修院一部分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前者由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创办,后者则建成于1758年。圣若瑟修院成立之初是同为耶稣会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的分院,专门用以培训往赴中国内地传教的传教士。该修院自1784年起数度易名,计有“北京主教管辖御修院”、“修士团体之家”、“皇家教育进修所”、“澳门圣若瑟利宵修院”以至现称,又因圣若瑟圣堂的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故有“三巴仔”或“小三巴”之称。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是一座位于澳门风顺堂区的天主教修院大楼,以及属于修院一部分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前者由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创办,后者则建成于1758年。圣若瑟修院成立之初是同为耶稣会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的分院,专门用以培训往赴中国内地传教的传教士。该修院自1784年起数度易名,计有“北京主教管辖御修院”、“修士团体之家”、“皇家教育进修所”、“澳门圣若瑟利宵修院”以至现称,又因圣若瑟圣堂的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故有“三巴仔”或“小三巴”之称。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是一座位于澳门风顺堂区的天主教修院大楼,以及属于修院一部分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前者由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创办,后者则建成于1758年。圣若瑟修院成立之初是同为耶稣会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的分院,专门用以培训往赴中国内地传教的传教士。该修院自1784年起数度易名,计有“北京主教管辖御修院”、“修士团体之家”、“皇家教育进修所”、“澳门圣若瑟利宵修院”以至现称,又因圣若瑟圣堂的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故有“三巴仔”或“小三巴”之称。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是一座位于澳门风顺堂区的天主教修院大楼,以及属于修院一部分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前者由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创办,后者则建成于1758年。圣若瑟修院成立之初是同为耶稣会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的分院,专门用以培训往赴中国内地传教的传教士。该修院自1784年起数度易名,计有“北京主教管辖御修院”、“修士团体之家”、“皇家教育进修所”、“澳门圣若瑟利宵修院”以至现称,又因圣若瑟圣堂的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故有“三巴仔”或“小三巴”之称。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是一座位于澳门风顺堂区的天主教修院大楼,以及属于修院一部分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前者由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创办,后者则建成于1758年。圣若瑟修院成立之初是同为耶稣会创办的圣保禄学院的分院,专门用以培训往赴中国内地传教的传教士。该修院自1784年起数度易名,计有“北京主教管辖御修院”、“修士团体之家”、“皇家教育进修所”、“澳门圣若瑟利宵修院”以至现称,又因圣若瑟圣堂的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故有“三巴仔”或“小三巴”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