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通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人,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姜齐的政治家,哲学家,与乐毅齐名,周穆王的后代。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史记/卷062|s:史记/卷062》、《管子》、《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论语》中也有几处关于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齐桓公,春秋时期姜齐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79年在甄召集宋国、陈国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春秋五霸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病死后齐国陷入内乱。
密姬原是密国人,嫁给姜齐的国君齐桓公,生下齐懿公。齐桓公的三位正室夫人,王姬、徐嬴、蔡姬,都没有儿子。齐桓公喜欢女色,待遇如同夫人的有六人:长卫姬,生了武孟;少卫姬,生了齐惠公;郑姬,生了齐孝公;葛嬴,生了齐昭公;密姬,生了公子商人;宋华子,生了公子雍。齐昭公死后,公子商人杀死齐昭公的儿子,即位为齐懿公。
庆氏,中国春秋时期姜齐的大夫世族,根据郑樵的《通志》,庆氏是齐桓公之子公子无亏的后裔。
长狄,亦作“长翟”,漆姓,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部落,属于狄人的一支,因其人特别长大而得名,孔子说长狄是虞夏时防风氏、商代汪芒氏的后裔。长狄分布于姜齐、鲁国、宋国、卫国之间;一说流动于西起今山西平阳、潞安,东至山东边境一带。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尚。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国国都临淄原称营丘,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爵,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为战国七雄之一,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田因齐正式称王,前221年被秦国所灭。
太公望,姓姜姓,氏吕姓,名尚,表字子牙,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军师,史册记载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吕尚、吕望、吕涓、吕牙,别称有姜太公、吕太公、齐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师尚父,庙号文祖甲齐公,又被追封为武成王、昭烈武成王。太公望辅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于齐国,是姜齐的始祖,也因其战功,被后代视为武圣、兵家之圣,唐朝初起设置武成王庙,主祀姜尚,仪典与文庙相同。
齐前庄公,姜齐君主。姜姓,名购,齐成公之子。为与后来的齐庄公分别,故称前庄公。
太公望,姓姜姓,氏吕姓,名尚,表字子牙,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军师,史册记载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吕尚、吕望、吕涓、吕牙,别称有姜太公、吕太公、齐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师尚父,庙号文祖甲齐公,又被追封为武成王、昭烈武成王。太公望辅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于齐国,是姜齐的始祖,也因其战功,被后代视为武圣、兵家之圣,唐朝初起设置武成王庙,主祀姜尚,仪典与文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