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表字观光,义乌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https://zh.wikisource.org/wiki/咏鹅|s:咏鹅》就是此时所做。
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https://zh.wikisource.org/wiki/讨武氏檄|s:讨武氏檄》,敬业败后,宾王不知所终,一说被斩,一说剃发出家,终身隐居。道教扶鸾的信众以骆宾王被斩时兵解,忠肝义胆与文采昂扬,尊之为神,被玉帝封于南宫,是为南宫骆恩师,与孔融同属于吕洞宾祖师之幕府。佛教徒则盛传骆宾王遁入禅门,称之为“普济妙章禅师”,年年中华端午节盛大奉祀。台北行天宫会在端午节举办祭祀。
陶丘洪,复姓陶丘,字子林,东汉末期名士,青州平原郡人,与曹魏名臣华歆为同郡。清达博辩,文冠当代。举孝廉出身,没有出仕,并与名士孔融、边让齐名。曾替史弼辩诬名声,交好华歆,推举刘繇为茂才,劝诫袁术暴行,年三十时病逝。
太史慈,表字子义,青州刺史部东莱郡黄县人,弓马熟练,箭法精良,东汉末年诸侯群雄孔融的客将,曾为救孔融而在黄巾军包围下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扬州刺史部牧刘繇同乡兼部下将领,后投靠孙策,助其扫荡江东一带。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四十一岁。
是仪,本名氏仪,字子羽,东汉末年北海郡营陵人。生于汉桓帝延熹年间,卒于吴大帝赤乌年间。本姓“氏”,因为被北海相孔融打趣“氏”字是“民”字无上,所以改姓“是姓”。三国时东吴官员。
王修,表字叔治,又作为王修。北海郡营陵人,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
虞寄的祖父虞权是南梁的廷尉卿、永嘉太守,父亲虞检则是平北将军始兴王萧憺的咨议参军,长兄南陈中书舍人虞荔。虞寄自幼聪明,几岁时曾有客人探望父亲,看到虞寄就笑他:“你姓虞,一定欠缺智慧。”他回答:“你不分清楚文字,难道你也欠缺智慧?”客人十分惭愧,进去和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并非常人,孔融应对的说话也比不上他。”长大后的虞寄好学,擅长文章,个性淡泊,有避世的志香。成年后获推举为秀才,考得好成绩,从宣城王国左常侍起家。大同年间,遇上骤雨,宫殿前经常有杂色的宝珠,梁武帝看到后神情欢喜,虞寄就呈上《瑞雨颂》。武帝对他的兄长虞荔说:“这首诗文字脱俗,是大臣中的的陆云,应该如何擢升?”他听到了,叹道:“这样美好的描述,是表达太平盛世的情怀,不是借此买名求仕的。”于是闭门称病,以读书自娱。岳阳王萧詧出任会稽太守,招引虞寄任职行参军,迁官记室参军,领郡五官掾;又转为中记室,依然领五官掾。在职期间将烦苛事务简化,只求大体,官署内整天寂静。
路粹,字文蔚,汉代陈留人。初平年间跟随皇帝到三辅地区。建安初年,升任尚书郎,后来担任军谋祭酒,掌管记室。建安十三年,孔融有过,曹操使粹为奏,奉命历数融罪。孔融被灭族之后,没有人不畏惧路粹的笔。建安十九年,转任秘书令,跟从大军到汉中,因违反禁令而伏法。
建安七子,又号邺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阮瑀、、王粲、应玚、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孔尚,孔子十六代孙,孔福之孙,孔融的高祖父,东汉巨鹿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