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自由 编辑
宗教信仰自由或宗教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由选择其宗教信仰和在这个社会中公开参加这个宗教信仰的仪式传统,或者选择无宗教,而不必担心受社会的迫害歧视
1
相关
浙江强拆十字架运动,是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自2014年初开始,强行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内基督教堂顶部矗立的十字架,甚至夷平整座教堂的运动,主导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强拆导致政府与信众严重冲突,不少信徒因守护教堂被刑事拘留,更有流血事件发生,有牧师和执事被定罪判囚等。政府当局的行动被批评不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的宗教自由,执行方法也十分粗暴野蛮。2015年7月,浙江省已有一千七百间基督教堂的十字架被拆走。
大诏书 是一份17世纪的欧洲文件,由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鲁道夫二世 签署,保证波希米亚各州的天主教和新教教徒的宗教自由。此诏书也令新教成为波希米亚的国教 另针对西里西亚宗教事务也签订了一项类似的诏书。

但是在1611年,鲁道夫突然准许他的堂弟利奥波德率领一支大约7000人的军队进攻波希米亚,遭反击的波希米亚军队驱逐出布拉格市郊,随后波希米亚各邦邀请马蒂亚斯开始了对捷克君主列表。
朱宇飙中华人民共和国维权律师,中山大学法学硕士,广东省第一位帮法轮功学员无罪辩护的律师,因此遭当局劳教、判刑、非法拘禁及酷刑,两度被列入美国国务院2012、2013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他经常代理敏感案件而遭当局打压,为底层群体辩护时经常低价、折价或义务免费,中国报纸曾两次报导其事迹。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又称“B公约”,是一份在1966年12月16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多方条约,是国际人权宪章体系的第一个文件,
于1976年3月23日生效。该公约使缔约国承担责任,要尊重个人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包括生存权、宗教自由、集会自由、选举权、正当法律程序和公平审讯等等。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美国国会制订任何法律以确立国教;妨碍宗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侵犯新闻自由与集会自由;干扰或禁止向政府请愿的权利。该修正案于1791年12月15日获得通过,是美国权利法案中的一部分,使美国成为首个在宪法中明文不设国教,并保障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国家。
神佛分离为日本明治时代前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针对日本佛教的宗教事件,其目的在于将佛教与日本既有的神道信仰分离,打破传统日本社会“神佛习合”的格局,以提升神道至等同国教的地位。此现象至大日本帝国宪法施行后,才由宗教自由与“国家神道”政策取代。
世俗国家是指一些对于宗教事务持中立的国家,与之相对的是宗教国家。没有对任何一种个别的宗教习俗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也是没有类似国教的宗教。一个世俗国家也视信奉不同宗教的人为平等的个体,不会偏袒或歧视信奉个别宗教的人,保障宗教自由及言论自由。
取消编程指的是声称可以帮助拥有争议的信仰系统的人改变信仰并放弃对与该信仰系统相关的宗教、政治、经济或社会团体的忠诚的措施。解编程的定义是“释放”或“重新训练”某人脱离特定信念。解编程员一些有争议的方法和实践涉及绑架、非法拘禁和胁迫,这些有时导致对解编程员的刑事定罪。一些针对个人的取消编程是为违背个人意愿而设计的,这导致了关于宗教自由、绑架、公民权利以及有时涉及的暴力的争议。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美国国会制订任何法律以确立国教;妨碍宗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侵犯新闻自由与集会自由;干扰或禁止向政府请愿的权利。该修正案于1791年12月15日获得通过,是美国权利法案中的一部分,使美国成为首个在宪法中明文不设国教,并保障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国家。
基督教民主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天主教教育,为强调人性尊严和人文关怀的社群主义政治理念。在强调基督教价值观下,政治上在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不断寻求一条中间派第三条道路的一种表现形式。基督教民主主义是基于若干独特的原则,与其他政治理念和主张不同的是,其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社群的支持,这也是与其他世俗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自由主义政党和保守主义政党的分别之处,即使近年强调基督教比重已减少,现时不少基督教民主党也已不限于基督徒的成员参与。基督教民主主义支持及捍卫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民主、人权、社群主义和人文关怀,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其支持政治民主原则,明确支持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亦主张各主要宗教调和及国际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