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纳虫,又名艾雷斯虫、厄拉夏虫,是生存于寒武纪海洋中的一属三叶虫,生活在大陆棚海底。这类三叶虫的头比胸要小。眉间很小呈花盆状,小眼睛和短小的三角形颊部棘刺长在中心部位。胸部分为13节,有条窄小的中轴和宽阔的侧板,最后是短小多刺的末梢。尾部大小中等,宽度是长的两倍,中轴延伸到尾部。
埃迪卡拉纪,又称艾迪卡拉纪、震旦纪、文德纪,是元古宙最后的一段时期,其后紧接着便是显生宙的开端──古生代的寒武纪。埃迪卡拉纪一般指6.35-5.41亿年前。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称不同阶段,直到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科学联盟明确定义其年代,这是这个组织120年来首次对其加时期定义。最古老的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但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于埃迪卡拉纪。
排碧期是寒武纪的第八个阶段,年代大约位于497–494百万年前。
木耙虫,又名耙形虫,是生存于寒武纪的一属三叶虫,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之上。这类三叶虫的外形呈宽椭圆形。其头部的宽度为身长的两倍,有很深的沟状眉间及大型的眼睛。颊部的角延伸成短的棘。胸部分成13节,中轴线比眉间沟槽的侧板裂片要窄的多。尾甲上有沟槽,前缘处长有棘。
澂江化石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澄江县,占地512公顷,距今约5.20亿到5.25亿年,产出地层主要集中于帽天山的页岩。澂江化石地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同时由于化石埋藏地质条件特殊,不但保存了生物硬体化石,而且保存了非常罕见的清晰生物软体印痕化石。它的特点是动物体内没有矿物质的软组织部分保存得非常好,例如表皮、纤毛、眼睛、肠胃、消化道、口腔、神经等。其中,丰娇昆明鱼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在5亿3千万年前寒武纪的地层被发现,似乎有着由软骨构造的头颅骨及骨骼。
奇异虫是生存于寒武纪的一属三叶虫,生活在大陆棚的泥中。这类三叶虫比任何生存在寒武纪的其他属三叶虫都还要大——最大的个体可长达一米。它们有宽阔的头部、小型的尾和呈圆锥状逐渐变小的长形胸部,并有随其成长而增加的胸节。它们的眼睛很发达,眉间的前部裂片呈扁平状,侧面颊部则延长为棘。
清江生物群是在中国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发现的一个距今5.18亿年的化石库,其中保存了大量寒武纪软躯体化石,是自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与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清江生物群的生物多样性或超过布尔吉斯页岩与澄江生物群,对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着重要意义。
比尔根山脉是西班牙的山脉,位于阿拉贡自治区,处于蒙卡约山以南,属于伊比利亚山脉的一部分,最高点海拔高度1,433米,山体在寒武纪时期形成。
芙蓉世是寒武纪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世,始于497百万年前,终于485.4百万年前。芙蓉世位于寒武纪苗岭世以及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之间,又再被细分为三个期间:排碧期、江山期以及还未命名的寒武纪第十期。
牙形石又称牙形刺,旧称牙形虫、牙形类、锥齿、锥齿类。是一类早已灭绝的、游泳的、两侧对称的、相对原始的脊椎动物头部的骨骼化石。外部形态可分三大类:单锥型、复合型和台型。主要功能为捕捉、切割、研磨、过滤、吞咽食物颗粒。牙形刺内部构造极其复杂,根据组织学研究可把牙形刺划分为三大类:原牙形、副牙形和真牙形。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