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 编辑
平埔族群,过往称之平埔族,是对台湾原住民族分类管理所使用的称呼,对应的另一称呼为高山族;后随着学术界、文化界进一步研究,认知其为多数民族集合而非仅单一民族,近来因而改称为平埔族群。多数平埔族群至今皆未获中华民国政府承认为原住民族,除了原本归类为阿美族噶玛兰族以外。
1
相关
新竹市是台湾省的市,位于台湾北台湾,为新竹都会区的中心城市,1718年建城,是北台湾闽南人最早建立的城市。全市划分为3个区,总面积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台湾海峡,南邻苗栗县,北边、东北边与新竹县相连。全境除南半部属竹东丘陵外,其余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堑”,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堑社”的所在地,又名“风城”,因九降风特别强盛而得名。
西拉雅语是台湾平埔族西拉雅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台湾南岛语,归类为东台湾南岛语族。昔日分布于台南市一带的平原,以及花莲县玉里镇、富里乡,台东县关山镇、池上乡等地。台湾部分地名可能源自西拉雅语,如麻豆区。
头社公廨,现称太上龙头忠义庙。位于台南市大内区头社,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公廨,现在庙的主体为1983年时兴建。祭神“太上老君”,原名阿立祖。以每年十月十四日起的平埔夜祭闻名。
大武垅族夜祭,又称为太祖夜祭,为平埔族大武垅族每年最重要的岁时祭仪之一,每年农历9月15日于台湾高雄市甲仙区小林里部落、关山里部落、高雄市六龟区荖浓里部落、花莲县富里乡大庄部落等大武垅族部落举行,另台南市白河区六溪里部落提前于农历9月14日举行,均完整保存了大武垅族的传统祖灵信仰内涵与仪式,也是各大武垅族部落一年一度的盛事,是平埔原住民重要的祭典。其中六重溪的大武垅族夜祭与佳里区北头洋立长宫、东山区吉贝耍、隆田隆本复兴宫、大内区头社公廨等四个西拉雅族,并称为台南市地区之“五大夜祭”。
台湾丧葬于台湾不只是一种丧礼仪式,在民间亦演变成相当重要民俗文化。都市化程度极高的台湾各大城市,丧葬殡仪即使简化,仍为人们所重视。不仅于此,台湾丧葬于台湾的生命教育课程中,亦为相当重要一环。台湾丧葬民俗除了深受汉人所传佛教、道教及儒学影响外,部分仪式或祭典也揉和平埔族的巫术文化,因此该民俗呈现出相当具特色。除此之外,因地区不同所衍生的台湾丧葬习俗和禁忌、例如牵亡、入殓、封钉、捡骨、对年、合炉、观落阴、电子花车、五子哭墓、孝女白琴等等习俗都为他地少见。
横屏山,又称史老塌山、狮鲁凹山,是台湾雪山山脉南端的一条山岭,岭线最高处海拔1,579米,位在南投县埔里盆地东方偏南,其岭线的一部分为南投县仁爱乡西缘万丰村与中正村的分界。山岭为约略同高的横岭东西横亘,最高峰西侧约1.3公里处原设有一等三角点由补点埔里基网3,后降二等内补055,标高1508.331米。其西侧山麓为入垦埔里的平埔族与深山原住民的分界,山岭东侧为浊水溪中游切穿,与其谷地武界、曲冰族群交错地古战场,形成北侧万大群泰雅族与南侧干卓万、卓社群布农族势力的分界。
台湾清治时期时文献有记载史老塌,其背后依托的山岭为史老塌山,史老塌山西麓为1810年代郭百年事件武力侵垦埔里社原住民遭屠杀几乎殆尽,孑余无几,于1820–30年代埔里盆地由邵族日月潭水社引介出贌给垦予中部平埔族各族的东界,即“史老塌埔地”,也有记载为西老塌、史鲁榻等。
台湾日治初期1897年调制《台湾假制二十万分一图》附近标示“西鲁凹”,1904年调制《台湾堡图》在基点处标示“
闽南语音译是以闽南语的读音来模仿外来语发音的翻译形式。闽南语的音译用法于今日已不常见,但在历史上曾广泛地被用于表记以西洋以及台湾平埔族语言命名的地名,其中部分仍以汉字的形式流传于今日。
理番同知为清朝的理番官员,原为治理台湾北台湾平埔族所设立的特殊官署或官衔,后亦治理高山族,该官署首设于1766年。
妻,是男女婚姻中对女性配偶的称谓,与夫相对应。台语中将妻子雅称为牵手,清朝初年台湾文献记载台湾原住民族、平埔族称妻为牵手,但根据更早的16-17世纪马尼拉文献,“牵手”是菲律宾的漳州人最早使用,学者推测“牵手”一词可能最早是个流行于福建漳泉地区“外来语”。后在台湾普遍使用,向外人谦称自己配偶;而菲律宾马尼拉闽南话、咱人话文献中也有相同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