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编辑
张之洞。表字孝达,一字香涛,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天津南皮人,晚清重臣。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中顺天府乡试解元同治二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2
相关
武汉大学校方认为,武汉大学的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也有观点认为,武汉大学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葛寅亮创办的江汉书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老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刘坤一,表字岘庄,湖南省宝庆府新宁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廪生出身。在太平天国之乱时崭露头角,与族侄刘长佑一道成为当日急速冒升的封疆大吏之一,及后在曾国藩、左宗棠等去世后,和张之洞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并在其后的甲午战争、百日维新、庚子拳乱、东南自保、清末新政等晚清历史事件上均发挥着重要角色。谥忠诚。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一所位于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央级研究型大学。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曾昭安认为,武汉大学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葛寅亮创办的江汉书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老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湖北武备学堂,位于湖北省武昌,由张之洞于光绪二十二年创建。聘请德意志帝国军官按照德国制式训练学生。出西方现代军事科学课程之外,张之洞还强调学习四书五经等国学课程。1902年武备学堂与将弁学堂合并改为“武高等学堂”。毕业生中有孙武、陈宧、钮永建、杨揆一。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种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膀,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覆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1872年3月曾病死南京,有《https://zh.wikisource.org/wiki/曾文正公全集|s:曾文正公全集》。
强学会,清朝末期一个政治团体,现代政党的雏形。1895年中国惨败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内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痛思中国失败之教训,寻求中国转弱为强的途径。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北京安徽会馆创办《万国公报》,成为强学会组织的发端。该报因与上海基督教广学会的一个刊物同名,后改为《中外纪闻》,刊登海外新闻,时评政论和有关公文,以“渐知新法”为宗旨,“遍送士夫党人”。同时请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达智桥胡同河南会馆或后孙公园胡同安徽会馆定期召集集会,演讲与讨论。11月中旬正式成立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或译书局。康有为作《强学会叙》,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入会者众多。参加学会的除维新派、帝党外,还有一些开明人士、洋务派、传教士等。 袁世凯、张之洞、徐世昌等都列名参加,并出资赞助。李鸿藻、翁同龢等也予支持。李鸿章也愿捐银2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不好,遭到拒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
东南互保,指清末八国联军时清朝中国东南地区各省督抚不理会慈禧太后命令,不与列强宣战,避免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战争局面。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等人,即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命令。他们的理由是慈禧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慈禧所下的“乱命”。
张法鹤,河北省南皮县人,生于北平,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法律学系毕业,曾经活跃于电视及电影圈。张之洞后人。
强学会,清朝末期一个政治团体,现代政党的雏形。1895年中国惨败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内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痛思中国失败之教训,寻求中国转弱为强的途径。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北京安徽会馆创办《万国公报》,成为强学会组织的发端。该报因与上海基督教广学会的一个刊物同名,后改为《中外纪闻》,刊登海外新闻,时评政论和有关公文,以“渐知新法”为宗旨,“遍送士夫党人”。同时请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达智桥胡同河南会馆或后孙公园胡同安徽会馆定期召集集会,演讲与讨论。11月中旬正式成立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或译书局。康有为作《强学会叙》,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入会者众多。参加学会的除维新派、帝党外,还有一些开明人士、洋务派、传教士等。 袁世凯、张之洞、徐世昌等都列名参加,并出资赞助。李鸿藻、翁同龢等也予支持。李鸿章也愿捐银2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不好,遭到拒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
张燕卿,表字耐甫,直隶省天津府南皮县人,中华民国、满洲国的政治人物。晚清名臣张之洞之子,弟张仁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