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称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9
《道咸宦海见闻录》为清朝道光九年己丑科二甲进士张集馨所作之自叙年谱,时间从一岁始,至六十一岁止。不过五十三岁至五十四岁这一段记录已失佚。内容主要记载从道光十五年在翰林院供职之情形,到次年之后被外放为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代理巡抚的一连串经历;并由补叙同治三年至四年被参劾去职为止。
文渊阁领阁事,为中国清朝官职之一,乾隆四十一年起设置于文渊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充。为带职充任制职位,品等依照原本官职。文渊阁领阁事之主要业务为掌管、综理宫廷内府藏书、典籍。其下属官还有文渊阁直阁事、校理、检阅、内务府司员、笔帖式等职位。
岑光樾,原名孝宪,字敏仲,广东顺德区桂洲里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举人,三十年中末科,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二年赴日本留学,三十四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回国授翰林院编修,赏侍读衔。宣统元年进授通议大夫,之后历任国史馆编修、实录馆协修等职。
杨慎,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协和门求明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
林复发,别名鹗烈,字逊鹏,号根亭。诸罗县台湾旧地名列表猫儿干地人。进士、翰林院检讨、泉州市山长。
编修,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在清朝,此官职品等为正七品。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储备人才功能的翰林院,所属工作为典簿记载,其上有学士、侍读等官职,另有典簿从官。
徐显卿,字公望,号检庵,南直隶长洲县人。明朝翰林、政治人物。隆庆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职多年,曾主持经筵,参修明世宗、明穆宗《明实录》及《大明会典》等重要典籍。历官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万历十五年补礼部右侍郎,次年转吏部右侍郎,因遭言官攻讦,上疏请求致仕,返回江南,在宜兴县终老。
张之洞。表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直隶天津南皮人,晚清重臣。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中顺天府乡试解元,同治二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据说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张之洞的文章,因此破例提拔,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江孔殷,字少泉,别号霞公,人称江虾,籍贯广东南海。由于江氏是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进士,曾入翰林院,故又被称为江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