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勤,笔名安娜,香港影评人,为大馆教育和公共项目助理策展人、香港粤语片研究会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成员。其文章见于《明报》、《信报》。他早年毕业于九龙华仁书院和香港岭南大学,曾策展第一届及第二届“沟”电影节,2021年与电影工作者任侠、独立电影人陈晓欣和影评人陈力行,成立短片创作组织丰美股肥,并与任侠联合导演反映时下生活及政治环境的短片《一Pair囡》。他也是电影《少年》策划,想出英文片名“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白克,表字明新,出生于厦门,为台湾战后第一代导演及影评人,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受难者。抗日战争期间,于西南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负责电影戏剧宣传工作。1945年,随第一批接收人员来台,负责接收日人留下的电影器材、设备和厂房。1956年,于台制厂完成台语影片《黄帝子孙》,因受到政治排挤斗争,离开“台湾电影文化公司”。适逢台语片起飞,因而加入民营片厂的台语片拍摄工作,导演台语片十余部。1962年,警备总部以“海外通谍”等罪名逮捕白克,后被迫认罪,并被判处死刑,并于1964年2月22日遭处刑过世。
陈力行,香港影评人,现职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人文及设计学部讲师。陈力行以一级荣誉成绩毕业于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电影研究系,其后在华威大学取得电影及电视研究硕士学位,主要研究范围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电影评论和电影美学。学术研究以外,陈力行也是影评人和编剧。现于《明报》撰写专栏“禾秆珍珠”,与任侠、陈浩勤共同创办电影组织丰美股肥 Phone Made Good Film,致力向大众推广优秀的电影创作。
米歇尔·希翁,出生于瓦兹省克雷伊的法国具体音乐作曲家与电影研究学者兼影评人。希翁曾在1971年至1976年间以正式成员的身份加入音乐研究集团也是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副教授,并在欧洲多家机构讲学,专注于视听关系研究。他曾获得最佳电影图书奖,并因创作的视听作品而获得唱片大奖以及洛迦诺城市大奖。除了音乐作品外,希翁也出版过超过许多关于音乐与电影意象解析的书籍著作。
毕明,香港广告人、多媒体创作人、影评人、美食专家。毕明早年毕业于嘉诺撒圣心书院,及后赴加拿大继续学业,毕业于加拿大约克大学传理系和心理学系。九十年代回港后曾任职著名国际广告公司,作品有百佳黄老太,汇丰银行广告等。毕明同时先后在《电影双周刊》、《明报周刊》及《经济日报》撰写影评超过20年。受黎智英青睐,招揽为苹果日报创作总监, 在壹传媒工作近7年。近年,毕明亦曾为何韵诗创作“十八种香港”企划。毕明文章内容丰富,包括电影、广告、文化、潮流、美食、健康生活等,文章曾见于《AM730》 、《苹果日报》,现主持立场新闻网上节目“活姣啲”。2021年在台湾结婚,并在加拿大和台湾两地居住。
宫台真司,日本社会学家及影评人,目前担任首都大学东京教授。
李焯桃,香港影评人、M+香港电影及媒体策展人。曾任《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香港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节目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历任柏林影展、温哥华、鹿特丹及釜山电影节,以至台北金马奖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审。著有《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笔记》等影评结集。近年编有《香港电影王国──娱乐的艺术》、《戏梦余音:黄爱玲电影文存》、《向动作指导致敬》、《一一重现──杨德昌》及《浪漫演义──电影工作室创意非凡廿五年》特刊等。
陈志华,香港影评人,曾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他于1981年及1988年分别毕业于伯特利第三小学及筲箕湾官立中学,后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他曾担任金马奖
、高雄电影节、ifva短片比赛、华语电影传媒大奖、香港亚洲电影节“香港亚洲电影节”评审;编有《2012香港电影回顾》及《香港电影2018》,合编有《焦点影人 张艾嘉》、《花样的年华 泽东廿五》、《十年再见 杨德昌》、《云外笑红尘 林青霞》、《焦点影人 洪金宝》、《焦点影人 许冠文》、《焦点影人 关锦鹏》。另外,他是香港独立出版团体“廿九几”创始成员。曾担任文学杂志《字花》编辑,并著有小说集《失踪的象》。
闻天祥是台湾著名影评人及作家。16岁开始发表电影文字,20岁起担任台湾报章杂志影评人及专栏作家,并以《蔡明亮研究》取得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曾担任五届台北电影节节目策划、国家电影资料馆董事、国内外电影奖评审。2009年被侯孝贤延揽出任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并受张艾嘉、李安、李屏宾邀请续任,2010年带领工作人员创办金马奇幻影展,2018年创办金马经典影展。并于台湾艺术大学、政治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任教。
林兆彬,在香港出生长大,祖籍广东省广州市,是香港政治家,前香港油尖旺区议会旺角东选区议员,也是前社区前进召集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教育界功能界别议员叶建源的前议员助理、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前副秘书长。亦是注册社工、影评人、时事评论家、网台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