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林八音 编辑
《戚林八音》,福州著名的地方韵书。方音三十六字母与一字调出四声、十五声具载。嘉靖时,戚继光福建省退日本。之后,完成《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康熙时,采《字义》的精简,改订而有《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戚林八音》则为《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与《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二部韵书的合订本。关于二书的作者,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考证。二书的合订本是由福州民系晋安汇辑于1749年并作序福州地域方言则以《八音》做为轨范。迄今已流行二百五十余年,是研究福州话音韵学的重要著作。
1
相关
平话字,也称作“福州话罗马字”,是19世纪早期来福州的英国美国传教士根据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设计出的一种罗马化文字,英文也称作“”。平话字从最初的方案到标准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于19世纪下半叶定型。
《加订美全八音》是清代末古田籍人士、福州卫理公会牧师钟德明组织福州格致中学和文山书院等学校的师生在《戚林八音》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福州话韵书,成书于1906年左右。
平话字,也称作“福州话罗马字”,是19世纪早期来福州的英国美国传教士根据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设计出的一种罗马化文字,英文也称作“”。平话字从最初的方案到标准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于19世纪下半叶定型。
平话字,也称作“福州话罗马字”,是19世纪早期来福州的英国美国传教士根据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设计出的一种罗马化文字,英文也称作“”。平话字从最初的方案到标准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于19世纪下半叶定型。
《建州八音》,全名《建州八音字义便览》,是一部反映清末福建闽北语建瓯话的韵书。1795年,由福清人林端材模仿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编写而成。
建州八音》,全名《建州八音字义便览》,是一部反映清末福建闽北语建瓯话的韵书。1795年,由福清人林端材模仿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编写而成。
平话字,也称作“福州话罗马字”,是19世纪早期来福州的英国美国传教士根据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设计出的一种罗马化文字,英文也称作“”。平话字从最初的方案到标准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于19世纪下半叶定型。
加订美全八音》是清代末古田籍人士、福州卫理公会牧师钟德明组织福州格致中学和文山书院等学校的师生在《戚林八音》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福州话韵书,成书于1906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