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部 编辑
拓跋部,古代又称索头部、索虏,中国古代鲜卑的部族之一,为中部鲜卑之一,以拓跋氏为中心氏族,因此又称拓跋鲜卑,祖庭位于大兴安岭嘎仙洞。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北段,史称“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在华北建立北魏等政权。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拓跋翳槐,中国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代王,329年至335年、337年至338年在位,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拓跋郁律之子,拓跋纥那之堂侄。
拓跋氏,又作㩉拔氏、拓拔、托跋、秃发,古代鲜卑氏族之一,为拓跋部的族长,拓跋部单于的家系多属于此氏族。拓跋部建立了包括北魏在内的许多拓跋国家。在北魏时,采取汉化政策,改姓元姓,西魏时期一度恢复拓跋姓,唐朝之后拓跋氏族逐渐汉化,被融入汉人之中。
拓跋重建,又称李重建,唐朝时党项拓跋部的首领,西夏的先祖。
拓跋翼犍,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代王,338年至376年在位,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拓跋郁律之次子,拓跋翳槐之弟。
柔然,中国史书中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皇芮,古代部落国家,由原始蒙古族游牧民族联合形成,使用柔然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先祖为东胡,中世纪原是附属于鲜卑拓跋部的一个民族。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蒙古高原和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突厥汗国自蒙古高原崛起后,柔然汗国灭亡,余部分裂为许多分支,其中一支融入室韦,因此柔然也是蒙古人祖先之一,一支西迁成为欧洲所说的阿瓦尔人,而柔然也是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独孤部,中国古代部族,以独孤氏为核心的匈奴部族。在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被记载,他们被认为是南匈奴的一个分支,后加入鲜卑拓跋部,与拓跋氏通婚,成为拓跋部中的贵族。其后代多半被汉化,成为刘姓与独孤姓的始祖。
嘎仙洞,位于中国大兴安岭北部的一个洞穴,西南距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约10公里,为北魏官方认定的鲜卑拓跋部起源地。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北魏的前身。
拓跋寔,鲜卑拓跋部首领、代王拓跋什翼犍的次子,封为世子,娶东部大人贺野干之女为妻。
拔拔是中国历史上鲜卑族的姓氏。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拓跋部首领拓跋邻将拓跋鲜卑分为八部,让自己的二哥统帅其中之一拔拔部,以部为氏,遂为拔拔氏,属帝室十姓之一,后魏孝文帝时实行孝文汉化政策,将拔拔氏改为长孙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