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想尔注》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天师道对老子《道德经》所作的一部注释,有关其作者与年代未有定论,有成书于张陵、张鲁、六朝初年、南北朝初年等多种说法。经文删去虚字,合5000字,号称“五千文”。注释往往自行发挥,文字浅陋,违背经文本意,甚至偶有改易经文之处。在张鲁统治汉中时,《老子想尔注》用以教化道民信众,地位崇高,六朝时仍受推崇为经典,普遍为天师道士所诵习,大约于唐末动乱时佚失,今仅存一北朝人所写的残本在世,发现于敦煌石窟中。《想尔注》神道设教,把“道”拟人化,激发信众向善,以心的意志行善胜恶,发挥《道德经》“至诚”与清静的道德意识,强调精、气、神三者结合的养生说,敦促信众要奉行“道诫”,以延年增寿,去恶从善;人要无思无欲、无为无名、不贪荣求宠,不争强好胜,并批评下古帝王不信大道,导致疾疫盛行,人民离乱。《想尔注》亦抨击其他道教教派,禁止祭祀,反对当时道士冥想存思五脏神的“守一”法,亦批判还精补脑、采阴补阳的房中术。《想尔注》今有饶宗颐的校刊本及柏夷的英译本行世。
鲜于世荣,中国南北朝时东魏北齐军事人物。渔阳郡人。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国号齐,建元天保,迁都邺城,以晋阳为别都。史称北齐或后齐,以别于南齐。因其皇室姓高,故又称高齐。北齐历经文宣帝齐文宣帝、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攻灭,共享国二十七年。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北朝刘宋时的范晔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起至汉献帝禅让的195年历史。
始置于秦朝。汉景帝中元六年,设山阳郡。建元五年,为山阳郡。昌邑县为其首县。昌邑故城址在今菏泽市巨野县境内。有梁丘乡,《春秋传》曰“宋、齐会于梁丘”。天汉四年,更山阳郡为山阳郡。南北朝时,刘宋废除。
陈朝,又称南陈、南朝陈,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南梁所建立,以建康为首都。
右将军为领兵将领,掌征伐。始于战国,秦汉时成为正式军事职官名称。汉代属于重号将军,为左、右、前、后四将军之一,位上卿,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掌京师兵卫和四夷屯兵,有战事则典禁军戍卫京师或率军出征。属官有长史、司马,秩千石。平时无具体职务,一般兼任他官,常加诸吏、散骑、给事中等号,成为中朝官,宿卫皇帝左右,参与朝政。魏晋南北朝沿置。晋代有左、右军将军,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南北朝时为军府名号用作加官。魏、晋、南朝宋及北魏三品,北周正七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三等九级制军阶,右将军为陆海军上等官佐的第三级,次于大将军和左将军。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细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国祚共历319年,18位宋朝君主列表。因中国皇帝姓氏赵姓,为区别于南北朝的刘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因而也被称为“火宋”、“炎宋”。北方政权辽朝和金朝两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大明历,亦称“甲子元历”。是中国古代曾经使用过的历法之一。由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创制,完成于南朝宋大明六年,在祖冲之去世10年后,即梁天监九年施行。至陈后主祯明三年止,共实行了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