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拿巴王朝是欧洲法国一个王朝,1804年由来自科西嘉岛的拿破仑·波拿巴建立。
拿破仑时代是欧洲和法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体涵盖了法国大革命的第四和最后一个阶段。其大致始于拿破仑·波拿巴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终于百日王朝期间的滑铁卢战役。此后维也纳会议即召开,欧洲版图又恢复到大革命之前。拿破仑带领法国走出革命和战争的焦土,重新实现了政治稳定;其与罗马天主教廷达成和解,废除了国民公会制定的许多激进宗教政策,并在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确认所有男性成年公民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平等,并且建立起个人不再依靠出身而是更多依靠自身教育、职业的努力来取得成功的一个唯才是举的社会。民法典还承认了国民大会的许多温和的政策,撤回了由过度激进的国民公会通过的政策。但法典也承认了家长制,这使得妇女和儿童都成为其男性家长的从属。
波拿巴王朝是欧洲法国一个王朝,1804年由来自科西嘉岛的拿破仑·波拿巴建立。
女摄政王珍珠重量16.85公克,是世界第五大的天然珍珠。原镶嵌在法国王冠上,后被拿破仑·波拿巴送给第二任妻子玛丽·路易莎。曾于1887年出售。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或称《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是雅克-路易·大卫绘制的五幅油画的统称。它们绘制的都是拿破仑·波拿巴在发动马伦哥战役前越过圣伯纳隘道时的情景,委托人并不是拿破仑,而是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作品陆续完成于1801至1805年间,其中两幅藏于凡尔赛宫、剩下的三幅分别藏于维也纳美景宫、柏林夏洛滕堡宫和吕埃马尔迈松城堡。画中的场景并不与现实完全相符,因为实际上当时拿破仑骑着的是驴而不是马,当时的天气也并不糟糕。有专家解释可能是驴耐力比较强,马更适合冲锋陷阵。因此不是拿破仑没实力,应该是当时形势的需要,作者把驴画成马,可能是想表现拿破仑威武、高大的形象。。
《1812序曲》是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团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波拿巴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起用真的火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玛丽亚·莱蒂西亚·拉莫利诺,拿破仑·波拿巴之母。出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乔凡尼·杰诺尼莫·拉莫利诺与安洁拉·玛丽亚·皮特拉散塔之女。父亲乔凡尼·杰诺尼莫·拉莫利诺是热那亚共和国军队的步兵与骑士团团长。拉莫利诺家的远房表亲是热那亚共和国低阶贵族。莱蒂西亚并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
让·维克多·马里·莫罗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战功彪炳,多次赢得对联军的胜利,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元帅。曾帮助拿破仑·波拿巴上台,后为拿破仑政权的坚决反对者,因此被放逐到美国。后来他进入俄国军队作为亚历山大一世的顾问,在德累斯顿战役中被大炮击中,后不治身亡。莫罗被安葬在圣彼得堡涅瓦大道的圣叶卡捷琳娜教堂中。
《1801年教务专约》的签订者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与教宗庇护七世,签定时间为1801年7月15日。于巴黎和罗马两地分别签订的该条约,恢复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教廷地位,拿破仑在承认基督新教信义宗、归正宗和犹太教的法律地位的同时,加入优惠天主教会于法国发展的法律,并实际上恢复天主教在法国的国教地位,直至1905年废止。拿破仑通过重建与天主教会的关系,为日后称帝和巩固统治创造条件。
坎波福尔米奥条约或坎波福尔米奥之和是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由督政府与奥地利签订的和约。条约于1797年10月17日在坎波福尔米多签订,由法国代表拿破仑·波拿巴与奥地利代表路德维希·冯·科本茨尔伯爵所签订。条约标志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崩溃、拿破仑于意大利战场的最终胜利和第一波的法国大革命战争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