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 编辑
敦煌学是一门以敦煌为名字的学术分支,一般认为“敦煌学”一词是由1925年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所创。当中包含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科技建筑,并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及文物为研究主体。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莫高镇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五胡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包涵了古代中国以及西域的传统文化艺术,更因其壁画与彩塑艺术的宏富辉煌、内容的博大精深,得到了“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的美誉。
向达,表字觉明,号觉明居士、别署方回、佛陀耶舍,男,土家族,湖南溆浦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敦煌学家、中外交通史家,版本目录学家,翻译家。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莫高镇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五胡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包涵了古代中国以及西域的传统文化艺术,更因其壁画与彩塑艺术的宏富辉煌、内容的博大精深,得到了“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的美誉。
保罗·德米耶维尔,汉名戴密微,法国汉学家,敦煌学著名研究学者。
王仲荦,原名牛,后改名元崇,字仲荦,男,原籍浙江余姚,生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权威,晚年致力于敦煌学和中国古代物价的研究。他是中国史学界魏晋封建论的代表人物。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莫高镇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五胡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余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包涵了古代中国以及西域的传统文化艺术,更因其壁画与彩塑艺术的宏富辉煌、内容的博大精深,得到了“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的美誉。
吐鲁番学,或吐鲁番研究,是以吐鲁番市的地上、地下文物及该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分支,有时与敦煌学合称敦煌吐鲁番学。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位于中亚和中原、天山南和北的十字路口,为多文化交汇之地,且气候极为干燥,因此较好地保留了大量古城遗址、古墓及各类文物。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帝俄、普鲁士、日本、英国探险队和考察团取得了大量吐鲁番文献和文物,中国则于1927年与瑞典组成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首次开展调查,1959年后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和整理。
保罗·德米耶维尔,汉名戴密微,法国汉学家,敦煌学著名研究学者。
徽学 是一门以徽州为名字的学术分支,当中包含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科技、建筑,并以徽州出土的文献及文物为研究主体。
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梅维恒,美国汉学家、敦煌学家和语言学家。1979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教授、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