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 编辑
文字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亦为中国文学系中的一门科目。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起源、发展、性质、体系与文字的形,音,义之关系、正写法以及个别文字演变的情况。文字学知识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文字,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古文字的了解有助于历史科学的研究。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文字学在中国特别发达。
4
相关
小学堂文字学数据库于2013年4月25日开始运作,是承袭中央研究院2005年至2013年的动态组字,提供中文研究所需、查询文字学演变与释义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整合查询工具。此数据库由中华民国科技部经费补助,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资讯科学研究所、以及国立台湾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所共同开发。
德方鼎,西周早期,中国国宝级青铜器,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该鼎铭文24字,为中国的文字演化史提供了资料,对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小学绀珠》是中国南宋王应麟编写的一部类书,共10卷,主要是为初学者编写的文字学著作。分17个门类,条目以数字归类,方便记忆,例如“三才”、“四大”等。
甲骨学 是以中国历史甲骨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甲骨学可分为狭义甲骨学和广义甲骨学。狭义甲骨学局限于研究甲骨文字本身的研究,是一门文字学。广义甲骨学则举凡以卜辞为承载体论述上古历史文化皆得纳入,这包括整合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历史文化学、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深入研究甲骨文所记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甲骨卜辞的一些自身规律,这是一门多元的专门性学科。甲骨文发现初期,甲骨文被称作“契文”,甲骨文的研究被称作“契学”。1930年代以来,随着学者对甲骨卜辞的更深入的认识,以及对卜辞背后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知,甲骨学与甲骨文这两个概念逐渐分开。1931年,周予同首次提出“甲骨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王宇信强调,甲骨文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物和史料,但其对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价值在于文字释读学之外的甲骨学,并随着甲骨学的发展,愈益为学者所认识。甲骨学则是对甲骨文自身固有的规律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探究,并以此为基础来窥视上古的历史、社会、习俗。不能把甲骨文与甲骨学混为一谈。
许慎,表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人,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被称为“字圣”。
小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分支,传统上是经学的一科。
小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分支,传统上是经学的一科。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笔名有光,后成为号,男,汉族,江苏常州府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