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县 (清朝) 编辑
新竹县,是清朝台湾所设的行政区划之一,系1876年1月16日沈葆桢奏请新设台北府,设立时将淡水厅分割成淡水县基隆厅与新竹县而来,而原淡水厅治竹堑城位于此县境内,故沿用为县治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张七郎,福建省台湾道台北府新竹县竹北二堡大湖口庄人。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毕业。曾任医师、制宪国民大会代表、花莲县议会议长。后于二二八事件中,与其子张宗仁、张果­仁共三名医生同时被逮捕后枪决。
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前身为台湾府淡水捕盗同知,又称“淡水同知”。该官职隶属于台湾道之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自1731年更名,官职品等则为正五品。淡水同知官职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行政中心 新竹市,为驻守于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为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湾的实际统治者。直至1876年1月16日沈葆桢奏请新设台北府,设立时将淡水厅分割成淡水县、基隆厅与新竹县,而其官职设置台北府知府才予以缩减调整。
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前身为台湾府淡水捕盗同知,又称“淡水同知”。该官职隶属于台湾道之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自1731年更名,官职品等则为正五品。淡水同知官职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行政中心 新竹市,为驻守于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为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湾的实际统治者。直至1876年1月16日沈葆桢奏请新设台北府,设立时将淡水厅分割成淡水县、基隆厅与新竹县,而其官职设置台北府知府才予以缩减调整。
彭华英,台湾社会运动者,也是台湾文化协会的重要参与者。其父亲为新竹县客家人,出生于南投县国姓乡。
谢介石,名恺,表字又安,一字幼安,台湾新竹县人,任满洲国第一任外交总长,也是台湾人于满洲国期间获得最高官衔的一位。
黄旺成,亦即陈旺成,笔名菊仙、热言生、冷雨子,1888年生于清治台湾台北府新竹县竹堑堡赤土崎庄草厝仔,为台湾的一位社会运动者。台湾日治时期参与过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为台湾民众党的创立委员之一。
邹德谨,号芗谿,福建省新竹县九芎林鹿寮坑人,日本大阪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工科进士。

四弟邹洪上将曾任第卅五集团军副总司令;七弟邹涤之曾任广东省政府参议,新竹县县长,增额国民大会代表;八弟邹清之曾任少将参议、台湾省政府委员、民政厅长。
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前身为台湾府淡水捕盗同知,又称“淡水同知”。该官职隶属于台湾道之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重要地方官员,自1731年更名,官职品等则为正五品。淡水同知官职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行政中心 新竹市,为驻守于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为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湾的实际统治者。直至1876年1月16日沈葆桢奏请新设台北府,设立时将淡水厅分割成淡水县、基隆厅与新竹县,而其官职设置台北府知府才予以缩减调整。
姜绍祖,台湾清治时期新竹县北埔乡惠州府陆丰县客家人,出生北埔姜家,为“金广福大隘”第一代垦户首姜秀銮的曾孙,家境富裕。为栋军主要将领,军阶为都司。1895年,组织义军参与乙未战争抗日,被日军俘虏后服毒自尽,年仅19岁。
刘克明,字篁村,台湾新竹县人,为台湾日治时期的一名台籍教师、台湾闽南语及台湾客家语之教材作家、翻译。